電影誕生130周年 不同文化在“金熊貓”的光影中平等相遇

成都9月14日電 (記者 賀劭清)希臘前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從兜里掏出大熊貓“花花”玩偶,美國導(dǎo)演用中國哲學(xué)解讀大熊貓,全球影視人跨越山海傾聽彼此、看見彼此……9月12日至13日,在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之際,不同文化平等地在第二屆金熊貓獎的光影相遇。
作為第二屆金熊貓獎的壓軸大戲,金熊貓盛典13日晚在成都舉行。記者 安源 攝
不設(shè)藩籬,無論東西
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一間地下室首次公開放映《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等短片。電影——這門依托光影與時空,融合視聽與敘事的藝術(shù),從此誕生。
1925年,世界上第一臺機械電視機的問世,進一步拓展了影像的傳播維度。電影與電視,不僅重塑了人類的娛樂與生活,更深刻參與了現(xiàn)代文明的構(gòu)建。
與全球上千個電影節(jié)、影視展相比,金熊貓獎自設(shè)立之初便打破類型與地域界限,將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四大門類一并納入。
作為一個以影視為載體、以大熊貓為文化符號的國際影視文化大獎,第二屆金熊貓獎?wù)骷暮M庾髌氛急?3.2%,近半數(shù)評委來自境外,體現(xiàn)出鮮明的國際視野與多元包容的價值取向。
13日晚,第二屆金熊貓獎的27個獎項在天府之國逐一揭曉。來自中國的《哪吒之魔童鬧?!肥斋@動畫片單元最佳動畫片獎,77歲巴西演員黛麗絲·韋恩伯格以打破世俗的勇氣獲電影單元最佳女主角獎,法國剪輯師托馬斯·馬利用《二戰(zhàn)記憶》警醒人類銘記歷史、獲紀錄片單元最佳剪輯獎,已故中國導(dǎo)演萬瑪才旦憑借電影《雪豹》獲電影單元最佳導(dǎo)演獎……
不追逐流量、不迎合市場,27項金熊貓獎的背后,是全人類對光影的共情,為不同文化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寫下生動注腳。
“金熊貓獎能夠借助影像的力量,激發(fā)靈感、傳遞美好、促進包容,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共鳴。”埃及文化部部長艾哈邁德在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上指出,文明間的交流和對話,是人類面臨全球性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也是全人類邁向更加和平包容的未來的必由之路。電影、紀錄片、動畫和電視劇,這些藝術(shù)形式都是塑造認知、增進理解的重要載體。
9月13日,以“文明共聚 開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的2025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成都啟幕?!∮浾?安源 攝
2025年不僅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還是聯(lián)合國成立80周年、“文明對話國際日”設(shè)立元年,金熊貓獎消除隔閡、打破偏見,人們不僅看到文明的多元、世界的遼闊,也看到個體的真實、細微的生動。
尼日利亞聯(lián)邦共和國藝術(shù)、文化、旅游與創(chuàng)意經(jīng)濟部部長漢娜圖在金熊貓獎期間表示,世界往往通過片面的視角看待非洲,國際媒體也常常以貧困和沖突的刻板印象來定義非洲,而現(xiàn)在非洲正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我衷心地贊賞中國在傳播非洲聲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讓我們的故事以更加清晰、更有深度的方式走向世界?!?/p>
或許就如第二屆金熊貓獎評委會主席、中國導(dǎo)演陳凱歌在盛典所言,金熊貓獎?wù)且罱ㄒ蛔鶚蛄海尳涣骱突ヨb變得真實可感。“我們都是手執(zhí)火炬的人,以鏡頭為語言,每一部誠摯的作品都是對人類命運的一次思考和回應(yīng)?!标悇P歌表示,當千川匯流、萬燈互照,所見的不再是你和我,而是一個共同的屬于所有人的精神家園。
130周年的變與不變
電影誕生130周年以來,觀影方式、拍攝技術(shù)、受眾群體均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能正深刻參與電影工業(yè)流程,但在金熊貓獎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人卻不約而同地強調(diào)“回歸”——回歸電影為人而拍、以情動人的本質(zhì)。
在金熊貓獎嘉賓、開羅國際電影節(jié)主席侯賽因·法赫米看來,金熊貓獎期間,人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電影,看到不同類型的電影,看到不同的文化,介紹不同的文化。通過電影這樣一個奇妙的窗口,促進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了解其他文化、其他國家,也更了解人本身。
9月13日,以“文明共聚 開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的2025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成都啟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嘉賓相聚一堂,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圖為論壇現(xiàn)場的巔峰對談環(huán)節(jié)?!∮浾?安源 攝
侯賽因·法赫米說,現(xiàn)在一些電影盡管有飛天遁地的場景,有各種炫酷的特效,但如果只將技術(shù)視為博眼球的噱頭,那這樣的作品很難引起東西方觀眾共情。能引發(fā)東西方觀眾共情的電影,一定有著能讓東西方觀眾共情的角色,讓他們仿佛親歷了角色的人生。
金熊貓獎動畫片單元主席、中國導(dǎo)演蔡志軍認為,動畫片用最簡潔的符號,最真摯的情感,喚醒人類共同的記憶。今天中國動畫人正以獨特的審美語言參與全球?qū)υ挘@不是單向的表達,而是彼此的交流。“我們可以讓3D哪吒腳踏風火輪躍然銀幕之上,也可以讓手繪的小妖怪在浪浪山書寫全新童話。”
陳凱歌同樣認為,數(shù)字特效、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影視藝術(shù)。但當技術(shù)為人類插上想象的翅膀時,應(yīng)警惕技術(shù)過于耀眼的光芒,是否會遮蔽故事本身。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影視創(chuàng)作更應(yīng)回歸本心,關(guān)注人的命運,探索生命的意義,追問存在的價值。真正的創(chuàng)新不是對技術(shù)的盲目崇拜,而是思索如何運用新的工具去講述古老而永恒的人類故事。
金熊貓獎電影單元主席、中國導(dǎo)演黃建新說,今年不僅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也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中國電影正以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姿態(tài)融入世界對話?!斑@些年起起伏伏、努力前行的經(jīng)歷,使我特別明晰了一點,電影不僅是記錄時代,更是連接人心?!?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