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我覺得就是個小姑娘在考試嘛。可看了評論區(qū),那真是不堪入目啊!怎么說呢,感覺每個留言的人,腳底下都至少摳出了一套三室一廳。
“這是跳舞?這不廣播體操嗎?” “那身體僵的,像我那十年沒上油的門軸?!?“求她放過傣族舞吧,真的,比我們公司年會喝多了上去瞎扭的同事還業(yè)-余?!奔馑幔瘫?。每一個字都像小刀子。說真的,我一開始也有點被帶偏了,覺得“好像是有點尬哈”。但冷靜下來之后,就覺得這事兒特別沒勁,甚至有點荒誕。咱們能不能先搞清楚一個前提?她考的是北京電影學(xué)院,是表演系。表演系,核心是演戲。形體展示這一關(guān),說白了,就是讓老師看看你胳膊腿兒全不全,協(xié)不協(xié)調(diào),是不是個木頭樁子。它是個才藝展示,不是奧運會單項決賽。我敢說,那一屆的考官,壓根就沒指望從這幫考表演的孩子里,找出一個楊麗萍的接班人。他們要找的,是一個演員的苗子。楊紫當(dāng)年藝考不也忘了動作在臺上瞎跳嗎?楊冪唱歌不也跑調(diào)嗎?怎么了?耽誤她們后來成為好演員了嗎?沒有啊。所以,一幫人對著一個考表演的學(xué)生,用專業(yè)舞者的標(biāo)準(zhǔn)去瘋狂輸出,這本身就像一個笑話。你非要讓廚子去跟電工比接線,然后嘲笑他不夠?qū)I(yè),這不欺負(fù)人嗎?但更有意思的是,為什么大家會這么憤怒?這么不寬容?
我覺得,是我們所有人都被一種叫“完美偶像”的怪物給綁架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對明星的要求,變得特別變態(tài)。我們希望他們是“六邊形戰(zhàn)士”,什么都得會,什么都得頂尖。你演戲得是影帝,唱歌得是歌神,跳舞得是舞王,順便還得是個高情商的學(xué)霸……他們不能有短板,不能有“業(yè)余”的愛好。只要你敢在自己不擅長的領(lǐng)域露怯,那對不起,你就是“不行”。這種期待,早就不是期待了,而是一種病態(tài)的苛求。它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逼成了不能犯錯的精美產(chǎn)品。關(guān)曉彤的舞蹈,恰恰就是這個精美產(chǎn)品上的一道“瑕疵”,于是所有人拿著放大鏡沖上來,興奮地找到了可以攻擊的靶子。可這事放到我們自己身上,就顯得更諷刺了。
不會的。那一刻我們是放松的,是快樂的,甚至?xí)驗樽约旱摹安粚I(yè)”而自嘲,大家笑作一團。我們允許自己是個業(yè)余愛好者,卻不允許明星是。憑什么呢?說到底,那個在考場上,可能因為緊張和不熟練而顯得有些笨拙的關(guān)曉彤,不就是每一個在自己不擅長的領(lǐng)域里努力過的我們嗎?她的不完美,反而比那些永遠光鮮亮麗的舞臺,更能讓我感覺到一點人味兒。所以,再看那個視頻,真的,腳趾大可不必?fù)傅?。那不是什么黑歷史,就是一個普通女孩為夢想努力時,一個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瞬間。在一個人均完美的時代,我倒是覺得,這種“業(yè)余”和“笨拙”,反而有點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