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16 來源:東西南北客網作者:ACCCC
在今年汕頭大學數計學院和醫(yī)學院的畢業(yè)晚會上,都有馬來西亞華裔學生龐琪蕊的身影。她身著英歌舞服,隨鼓點揮動銅镲,與隊友默契配合,贏得臺下喝彩連連。
這是龐琪蕊的告別演出。九月,她將前往廈門大學繼續(xù)求學。
2020年秋,龐琪蕊成為汕頭大學商學院的大一新生。入學不久,她在學校里聽見了熟悉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聲。自中學起就學習節(jié)令鼓的龐琪蕊沒有猶豫,欣然加入了鼓隊。
2023年,潮汕英歌舞憑借獨特扮相與雄壯氣勢風靡全網,汕頭大學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隊長廖思林由此萌生組建校園英歌舞隊的想法。早就對英歌舞滿懷熱忱的龐琪蕊當即加入,成為了第一批隊員。
潮汕英歌舞是融合武術、舞蹈與戲劇的傳統民俗表演,演員身著古裝、勾畫臉譜,借鏗鏘有力的動作與鑼鼓伴奏演繹《水滸》故事。
在英歌舞傳統劇目中,僅有扈三娘、孫二娘和顧大嫂三位女性角色。其中,扈三娘身著紅袍金甲,臉譜以紅色為主,兼具柔美與英勇,象征著忠誠與勇敢。龐琪蕊在網上初見扈三娘扮相時,便被其英姿颯爽的形象深深吸引,“第一眼就覺得這位女將軍很厲害,我就要演她了!”
2024年10月,龐琪蕊開始進行英歌舞訓練。她曾經因為意外導致鎖骨粉碎性骨折,彼時她的鎖骨里還有兩片長達10余厘米的鋼板和13枚鋼釘。面對家人的擔憂,她仍堅定地說:“我一定能堅持!”
英歌舞隊的訓練強度很大,表演前每周會安排兩次集訓,每次兩三小時。高強度的跳躍、蹲起動作對下盤穩(wěn)定性要求極高,隊員們常需進行長時間馬步訓練,即使雙腿發(fā)麻也毫不松懈。對于鎖骨碎成三段的龐琪蕊而言,每次肩部動作都會引發(fā)鋼板與骨頭的摩擦,發(fā)出“咔咔”聲響。但訓練結束后,她總是第一個喊道:“走啊,加練!”晚上九、十點鐘的體育館里,常常能聽見她的吶喊聲。
受傷對英歌舞隊員而言是家常便飯?!澳惆盐翌~頭敲紫了,我把你胳膊敲紫了,或者膝蓋跪紫了,都是常事”,龐琪蕊笑著說,“女將軍的驍勇善戰(zhàn)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的。”2024年11月籌備校園國際文化節(jié)演出期間,因連續(xù)多日在寒風中訓練,龐琪蕊高燒至40度,臥床近一周才勉強恢復。
盡管如此,加入隊伍近一年來,龐琪蕊幾乎從未缺席訓練。即使舊傷復發(fā),她也沒有放棄,而是轉至樂器組,繼續(xù)與隊伍并肩作戰(zhàn)?!吧r,想到隊友們關切的眼神和大家一起揮汗訓練的身影,我就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到登臺那一刻?!?/p>
英歌舞隊的付出終究得到了回應。成立不足一年,英歌舞隊已經吸納了約50名成員,多次亮相重要場合——不僅在汕頭大學第十七屆“挑戰(zhàn)杯”開幕式上與AI機器人同臺共舞,還為揭陽馬拉松活動提供助力。
龐琪蕊常拍攝訓練花絮和表演視頻發(fā)布至社交平臺。面對網友“這是什么?臉譜好特別!”的留言詢問,她總是耐心地向他們介紹:“這是英歌舞,中國的傳統文化。”遇到長輩好奇詢問是否穿著“戲服”,她也會詳細解釋,積極分享英歌舞的獨特魅力。
“中國文化對我來說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認同感,它體現在節(jié)日的煙火氣和長輩講述的故事和家訓里頭。”龐琪蕊說。
祖籍海南的龐琪蕊,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兒時,奶奶常用收音機播放瓊劇,她耳濡目染下也會跟著哼唱片段。
中學時期,她加入學校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二十四節(jié)令鼓由馬來西亞華裔陳再藩與音樂教育家陳徽崇于1988年共同創(chuàng)立,在馬來西亞沙巴州地區(qū)廣受歡迎?!皬男W起,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鼓隊。”龐琪蕊回憶道。這份自幼積淀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情懷,讓她在汕頭大學求學期間,果斷選擇加入英歌舞隊。
“學習英歌舞不僅強身健體和收獲到很好的友情,更深化了對從小喜歡的中國文化的理解?!饼嬬魅锉硎尽K灾袑W起習武、打二十四節(jié)令鼓,英歌舞的大部分招式對她而言并不難,但她所練的中快板英歌舞,每分鐘節(jié)拍近百次,需持續(xù)揮動舞槌、跳躍并吶喊,這不僅需要扎實的技巧,更需要堅持的勇氣?!坝⒏栉杩简災土εc毅力,恰似當年漂洋過海的前輩?!彼f。
鼓槌翻飛間,龐琪蕊與中國伙伴共訓共學、攜手進步。即將赴廈門大學繼續(xù)求學的她表示:“汕頭至廈門高鐵僅需一個多小時,我要回來和大家繼續(xù)跳英歌舞!”
作者:夏旖旎 李明陽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