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2年世界杯決賽時,梅西上演梅開二度姆巴佩轟出帽子戲法,瞬間將思緒帶往令了2002年的那個夏天。
已顯老舊的顯像管電視里,羅納爾多穿著巴西隊的黃色球衣,面對德國門神卡恩完成雙響,整個院子的歡呼聲差點掀翻屋頂。
當風拂綠茵,不禁回憶起了過往的足球點滴,像被陽光曬得泛黃的老照片,模糊卻又熟悉。寫給80后老男孩:我們的足球舊時光從未遠去!
01.
電視里的黃金時代
我們的足球啟蒙,大多始于那臺需要拍打才能出畫面的電視機。98年世界杯是很多人的足球初戀,齊達內(nèi)的光頭在法蘭西體育場的燈光下發(fā)亮,蘇克的左腳能拉小提琴。
那時沒有手機直播,看球全憑守。放學鈴一響就往家沖,書包甩在沙發(fā)上,扒著飯碗不錯過開場哨深夜的比賽,裹著毯子在客廳打盹,聽見解說員提高聲調(diào)立刻彈起來,生怕錯過關鍵進球。
對于歐洲各大俱樂部信息的了解,主要在當時的報紙和雜志里,堪稱朋友間的必備讀物。幾個人湊錢買一份傳來傳去,連中縫的轉會小道消息都能背下來。
AC米蘭的紅黑劍條衫,代表著一種足球浪漫,馬爾蒂尼的優(yōu)雅、舍甫琴科的犀利,讓多少人在筆記本上畫滿隊徽。
那時的球星,離我們很遠但又很近。他們不會出現(xiàn)在綜藝里,不會發(fā)社交媒體,但一張海報就能貼滿整個青春期。
男生的床頭是霸氣外露的巴蒂斯圖塔,女生的鉛筆盒里藏著貝克漢姆的笑臉。
我們模仿他們的慶祝動作,進球后像球星們滑跪,罰任意球時學小貝的彎腰姿勢,覺得自己和偶像只有一步之遙。
02.
野球場的草根比賽
80后的足球,一半在電視里,一半在野球場上。
沒有人工草皮,沒有專業(yè)球衣,水泥地、操場角落、甚至拆遷工地的空地,都能成為我們的圣西羅。
書包堆成球門,校服外套當邊線,分撥時爭論誰當守門員。輸?shù)囊魂犚撠煋烨颍钡教旌诘每床磺迩虻挠白硬趴匣丶摇?/p>
那時的球鞋是奢侈品,第一雙專業(yè)足球鞋,可能是攢了幾個月的零花錢買的仿冒款,鞋釘磨平了還舍不得扔,刷干凈繼續(xù)穿。
更多人是光著腳踢,或者穿回力鞋,射門時腳底板疼得齜牙咧嘴,卻依然樂此不疲。
有次隔壁班的男生穿了雙正版阿迪達斯,所有人都圍著看,踢的時候小心翼翼,生怕給他踩臟了。那不是鞋,是我們那時對足球最樸素的敬畏。
野球場上的規(guī)則很簡單,卻比任何聯(lián)賽都認真。禁區(qū)里手球要爭論半天,被鏟倒了會假裝痛苦打滾,轉頭卻在沒人的地方偷偷揉腿。
進球后一定要大吼一聲,跑到替補席(其實是堆著的書包旁)接受隊友的簇擁,哪怕觀眾只有路過的老太太。
我們不懂什么叫戰(zhàn)術,只知道往門里踢,但那種為了一個球拼盡全力的快樂,后來再也沒在任何頂級聯(lián)賽里找到過。
03.
我們的社交密碼
對80后來說,足球是比課本更重要的社交貨幣。
課間十分鐘,男生們聚在走廊里聊昨晚的比賽,誰的傳球失誤,誰的射門偏得離譜,爭到面紅耳赤,上課鈴響了還在互相瞪眼睛。
女生們雖然不懂越位,卻能準確說出貝克漢姆的發(fā)型、勞爾的外號,這是和男生搭話的最佳開場白。
2002年世界杯,是屬于中國足球的集體記憶。中國隊出線那天,學校的廣播反復播放超越夢想,平時嚴厲的班主任都笑著說今晚可以晚點睡。
對陣巴西隊的比賽,全班同學擠在教室的電視機前,肇俊哲的射門擊中門柱時,整個教室發(fā)出的嘆息聲,比上課走神被點名還整齊。
輸球后沒人哭鬧,大家只是默默收拾書包,有人在黑板上寫四年后再見。那時我們都以為,這只是開始,卻沒想到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
后來我們長大了,看球的方式變了。手機隨時能看直播,數(shù)據(jù)網(wǎng)站比解說員還懂戰(zhàn)術,可再也找不回當年一群人擠在小屋里看球的激動。
當年的野球場,早已被商品房取代。當年一起踢球的伙伴,有的成家后發(fā)福家里有兩個孩子,有的成了頗有名氣的大老板。
偶爾聚在一起,聊起當年誰總踢烏龍球,誰被球砸中過臉而傻笑,眼角卻也悄悄有點濕了。
80后的足球記憶,從來不是某場比賽、某個球星那么簡單。
那是一個沒有任何濾鏡的年代,我們相信努力就能進球,相信熱愛能戰(zhàn)勝一切。
那是一個慢節(jié)奏的年代,我們愿意為一場球等一個星期,愿意為一張海報攢一個月的錢。
看著如今的足球,總覺得少了些什么,現(xiàn)在想想原來是我們年少時的那些心路足跡。每一代足球迷,都有獨屬于自己的足球回憶。
那個連電視信號都時斷時續(xù)的夏天,那個在泥地里追著球跑的少年,是屬于我們的足球。因為純粹,所以無法忘記,仿佛從未遠去。
各位80后老男孩,還記得我們的足球舊時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