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秦岭深处,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的农家小院里生机勃勃:有的露台上摆着原木桌椅,游客正对着山景拍照;有的庭院里传来孩童笑声,孩子们跟着农户学磨玉米、做面花……昔日只是堆柴垛、晒粮食的寻常院落,如今在“庭院+”的“魔法”下,变成了增收的“金窝窝”、游客的“打卡地”、文化的“传承站”。
太白县妇联以“庭院”为小切口,串联精品民宿、特色产业、农耕体验三大场景,近年来打个“庭院+经济”示范户,带动户均增.5万元,80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一方方小天地,正成为撬动县域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庭院+民宿:小院变“热铺”,守家挣得“安心钱”
“三年前,这院子除了柴垛就是杂草,谁能想到现在成了网红民宿?”站在自家“云栖小院”的露台上,省级“五美庭院”精品户户主刘亚莉指着满院绿植,笑得眉眼弯弯。如今,她的院子里,九间山景客房的落地窗朝山而开,暑期旺季天天满房,𱎵个月就挣万元?!?#26082能守着老人孩子,又能挣比外出打工还多的钱,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刘亚莉的转变,源于太白县对“清凉资源”的精准开发。依托高海拔、低气温的天然优势,县里出台方案,构建起“政策+资金+技能”的全链条支撑;县妇联联合文旅部门开展“民宿管家”培训,从客房整理、家常菜烹饪到礼仪接待,手把手教农户做“民宿主人”。
如今,全户“庭院+民宿”示范户,直接或间接带余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增~3000元。“守家就能挣钱”不再是口号,而是太白妇女触手可及的生活。
庭院+产业:院落成“展厅”,山货卖出“好价钱”
靖口镇的清晨,铁红莉家的庭院里满是“红火”景象——刚采摘的双耳花椒铺满竹席,阳光一晒,浓郁的麻香顺着巷子飘出老远?!?#20197前收了花椒,得扛到十几里外的集市卖,一斤少元不说,还得耽误大半天工夫?!?#38081红莉算起账来格外清晰,“现在院子就是'展厅',游客路过看见新鲜花椒,不用多推销就愿意买。妇联还为咱挂了'巾帼优品'的牌子,游客们一看更愿意买?!?/p>
在太白县,这样的“庭院展厅”随处可见:黄柏塬镇的农家院里,陶瓮整齐排列,女主人演示着“明溜溜玉米酒”的古法酿造,游客尝过酒浆,总要拎上几壶带走;咀头镇的院落里,竹篮里装着刚采的山野菜,农户现场教游客辨认,新鲜的食材吸引了城里人争相下单……
“庭院+特产”的模式,让太白花椒、蜂蜜、山野菜等农特产品溢价%,年均带余名妇女增收,户均年增收元。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货,如今通过庭院这个“窗口”,走上更多人的餐桌,也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
庭院+体验:农家院变“课堂”,土趣引来“回头客”
“磨玉米要顺着石磨的方向推,力气得匀着用……”在咀头镇“世外梅园”庭院里,女主人正手把手教西安来的孩子磨玉米。旁边的石桌上,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学做面花,面团在手中捏出花朵、兔子的形状,家长们举着手机不停拍照。“孩子以前连玉米长在哪儿都不知道,现在不仅认识了十几种农作物,还学会了做面花,这样的体验比课本生动多了!”家长刘女士说。
近年来,太白县不少农户将庭院打造成“农事体验课堂”,把闲置的农具变成“教学道具”,把播种、除草、采摘等寻常农活变成“特色课程”。避暑高峰期,每个“庭院+体验”示范户平均接待亲子家余人,户均增余元?!?#20197前觉得农活累人,现在才知道,这些'土趣'正是城里人稀罕的?!?#24237院主人王秀莲说。
方寸庭院,藏着乡村振兴的大乾坤。太白县以“庭院+”为纽带,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把乡土资源变成了致富资本。在秦岭深处,这一方方小天地,正结出越来越多饱满的“致富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