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shí)間:2025-09-18 來源:分外妖嬈網(wǎng)作者:bfm98
【文/网 阮佳琪】
王旦(Dan Wang,音译)的人生轨迹与中美两国紧密交织:2000年,出生于云南的他先随父母移居加拿大,后定居于美国旧金山,最终成为一名科技分析师。
2018年,出于对中国工程领域发展的强烈好奇,王旦重返故土,在香港、北京、上海先后居住年,专注研究中国技术发展动态。
在王旦眼中,这几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段经历也让他清晰看到中美治理逻辑的差异:王旦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工程思维”治理的国家,由具有工程背景的人士主导,擅长统筹建设;而美国已演变为一个“律师主导型社会”,凡事倾向于设置阻碍,联邦政府已沦为一个“由律师掌控、为律师服务、替律师发声的政府”(a government of the lawyers, by the lawyers and for the lawyers)。
为了跳出上世纪 “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传统标签化概念来解读中国,王旦撰写了《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极速前进:中国塑造未来的探索》)一书,力求厘清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该书已于今月下旬正式发售,并入围英国《金融时报》年度商业图书长名单。
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的播客节目采访时,王旦进一步分享了他对中美经济技术发展的见解,以及对未来全球秩序的看法。
工程型国家VS律师型国家
王旦在新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是一个‘工程型国家’(engineering state),它用‘大锤’(务实高效的行动力)来解决问题;而美国则是‘律师型社会’(lawyerly society),遇事动辄拿出‘法槌’,结果几乎会阻碍所有事情,无论其本身是好是坏。”
他指出,1984年年间,美国民主党所有总统及副总统候选人都有法学院就读经历。在他看来,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是,美国的“法律精英阶层”将程序置于结果之上,且其制度设计系统性地偏向富裕群体。
反观中国,领导层大多拥有工程学学位。他们中的不少人曾是煤矿工人、地质工程师,或是参与过大坝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
王旦认为,两国治理模式的差异,也正是美国如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几无成效的关键原因。
王旦曾在纽黑文的耶鲁法学院担任研究员。他调侃道,自己偶然找到过一年的纽黑文大都会北方铁路时刻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纽黑文的火车速度,居然年的还要快一点。
尽管他承认这“这并非完全公平的对比”,毕竟当时的特快列车只停一站,而现在的列车沿途要停靠站,但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本应该比一百年前跑得更快,可在康涅狄格州,事实并非如此”。
在纽黑文长大的主持人艾登·赖特(Aiden Reiter)听到这话,忍不住笑出声。
赖特对王旦的吐槽感同身受,他也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他搭话道,“我也乘坐过那些南北贯通、连接(中国)全国的超高速列车,它们的速度和乘坐体验,确实令人印象深刻?!?/p>
中美高铁建设的差距,王旦也在新书中也有提及:2008年,美国加州高铁、中国京沪高铁几乎同时启动规划建设;但三年后中国高铁如期通车运营,而加州高铁的开通时间却一再延后到年,造价更是飙升亿美元。
4日,江苏苏州,飞驰的京沪高铁列车穿行在阳澄湖河段,夕阳映照成景,构成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视觉中国
王旦还在书中列举了更多所谓中国“工程型国家”的成就?!?#37329融时报》评价称,在对中国过去几十年间非凡的经济与技术变革的描述中,王旦书中引用的一些数据,其冲击力堪比“一记重锤”(sledgehammer blows)。
比如,他提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工业产能%,而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所有其他高收入经济体的工业产能占比总和仅%。
王旦在节目上说,“‘全球其他国家在工业产能上无法与中国匹敌’这一事实令人震惊,我认为这种局面相当危险?!?/p>
他坦言,工作让自己接触到不少硅谷的“技术极客”,但这些试图“在盒子里创造上帝”的人再野心勃勃,也无法让他看到美国长期保持主导地位的信心。
王旦更希望,美国能将目光转向“建设能力”,“或许未来会出现通用人工智能(AGI)或‘超级智能’,但中国届时将拥有大量船舶、太阳能设备、无人机和军需物资。而美国甚至连旧金山的公共厕所这类简单设施都难以建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