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一人AI先行者”,B站粉.4万的知名科技博主,时常做出硬核模型的“同济子豪兄”,具身智能领域的践行者……拥有这么多标签,29岁的张子豪给自己的标签却是“粗犷的利他主义者”,坚持“只讲干货硬货,不割韭菜”。
像张子豪一样,外滩大会上,有百余名演讲嘉宾后、00后,AI科创赛的万名参与者中,00后更是超过一半,最年轻的是初中生。这些“年轻科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界大佬,却为科技产业的前沿研究、应用落地、科普传播“开疆拓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改变未来的蓬勃活力与创造力。
半路出家的科普UP主
机器狗在瑜伽球上玩杂耍,机器人“稳如老狗”绕圈圈,机械臂“抓小龙虾-蘸料-放盘中”一气呵成……看似昂贵的机器人世界,却有着不少连穷学生都能玩得起的应用。“学生没什么钱,但毕业又要写论文,所以这个演讲希望提供一些‘穷人的思路’?!?#24352子豪说。
外滩大会“创新者舞台”
台上,他熟稔地操作着机器,台下,从孩子到老人都听得入迷。原:15结束的演讲,直:40还有观众在提问。外滩大会的“创新者舞台”,成为张子豪又一个传递微光的科普舞台。
观众踊跃提问
虽然在台上和视频中侃侃而谈,但在台下,张子豪说自己是个i人(内向型性格),而AI则是“极适合i人的行业”。大学本科主修土木工程,大四时他盘点了人类历史上年来的风口,无一不和计算机相关,因此决定转专业。半路出家自学编程,他发现AI课程太抽象,“把所有的弯路都走了一遍,所有的坑都踩过一遍”。
“要是有个引路人就好了?!?#36825个念头让他决心亲自做教程,帮助零基础者“无痛”入门。2018年,他在B站“同济子豪兄”账号发布了第一个视频,讲解卷积神经网络,没想到立即火了。随后,他佳作连连,“精读人工智能经典论文”系列成为很多人学习人工智能的第一窗口,三体AI绘画等视频也获得了超百万的播放量。
光“纸上谈兵”还不过瘾,去年,他不再局限于传播最前沿的AI知识,而是亲自下场做起了机器人的二创和开发,主打用低廉的成本做出好玩的模型。机械臂抓小龙虾、烤烤串,让机器狗玩瑜伽球,带机器人参加北京亦庄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他的模型“好玩不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他也毫无保留地把所有代码全部开源,收获无数好评。
能够“单人成军”的“超级个体”
在为普通人搭建通往AI世界的“桥梁”的同时,AI也让张子豪吃到了“单人成军”的“时代红利”。他觉得,AI能令像他这样“不适合在大公司里当螺丝”的年轻人成为“超级个体”,在就业时多了一些可能。
“有了AI,我一个人就能成为一个完整团队,写脚本、拍视频、剪辑、做机器人模型全部自己完成,不需要依托任何大公司,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20182说,AI更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程序员,可以让AI阅读海量复杂难懂的屎山代码、上古代码,极大地提升生产力。十年前,一个程序员能精通一门语言就很了不起,但现在借助AI能写出不同编程语言的应用,打破学科和编程语言间的壁垒。
张子豪演示机器狗在瑜伽球上杂耍
“我不擅长管理,但有了AI我可以管理‘赛博员工’(AI智能体或数字人)。”停了一会儿,他又笑着说,当然,还是需要几个人类助理,比如帮他搬运机器狗,因为AI还很难进入到物理世界。
在涉及创意和架构的部分,“人类助理”也更有优势。张子豪认为,人类在四个方面很难被AI取代,包括发现全新问题、产生偶然惊喜、融入宏大叙事、主动应对变化。“比如我们看阅兵会心潮澎湃,但AI看就只是一群人在踢正步。又比如我们灵光一闪甚至做个梦就可以产生新想法,AI就不会?!?#20182解释道。
点亮下一代眼中的“好奇之光”
今年,是张子豪第二次参加外滩大会,除了在“创新者舞台”演讲外,他也与合作伙伴高擎机电在“机器人小镇”中搭台展示机器人,吸引了不少想要购买的参观者。
在“机器人小镇”中的展台
“我还看到了好几个陪伴式的宠物机器人,带给我很大震撼。我觉得机器人在文娱领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提供陪伴价值和情绪价值,不再那么冷冰冰。”他说。
展示了几款机器人
他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今后希望更深入地研究“物理AI”,让AI能够理解物理规律并对物理世界产生影响。当下很火的“具身智能”就是之一,虽然他认为“具身智能”仍存在缺乏高质量训练数据、泛化能力差、找不到行业应用场景三大“痛点”,但还是有公司正像愚公移山一样尝试破局。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所谓技术就是‘昨天看起来遥不可及,今天看起来刚刚勉强,明天看起来司空见惯’?!?#20182说。而这,或许就是外滩大会上这批“与AI共生一代”创业者的共性——拒绝循规蹈矩,勇于打破自我,无畏探索世界。
孩子开心地玩起了机器人
回到演讲结束时的一幕。一名六七岁的小男孩举手上台,在张子豪的指导下,开心地用操纵杆玩起了机器人,全场观众微笑地看着男孩从生疏到熟练。年轻的科普“引路人”把高高在上的科技变成了开放的“游乐场”,点亮了更年轻一代眼中的好奇之光,这束光可能就照亮了他们未来的路。
栏目编辑:叶薇 题图来源:金旻矣 图片来源:金旻矣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