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秋與訛獸奇緣》在北宋年間的句容縣城,住著一位名叫白青秋的富家千金。她的父母是當地有名的綢緞商人,常年奔波于各地商路之間。偌大的宅院里,只有成群結隊的仆從伺候著這位孤獨的小姐。每當夜幕降臨,白青秋總愛倚在繡樓的雕花窗前,望著天邊的明月發(fā)呆。她多么希望能有個知心人說說話,而不是整日面對那些唯唯諾諾的下人。那年春日,十五歲的白青秋難得獲準出門踏青。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上,一枚鑲嵌著翡翠的銀簪突然闖入她的眼簾。就在她準備付錢時,那個滿臉橫肉的小販突然扯著嗓子喊:\"我的簪子被你弄壞了!\"周圍的商販聞聲都圍了過來,小販惡狠狠地要她賠償十倍的價錢,否則就要拉她去見官。從未經歷過這種場面的白青秋嚇得臉色煞白,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個身著粗布衣裳的少女從人群中箭步沖出。她腰間別著柴刀,英氣逼人地喝道:\"我親眼看見是你自己把簪子掰斷的!\"小販被這突如其來的質問驚得連連后退,在眾人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地收拾攤子逃走了。少女轉身對白青秋說:\"這些奸商專挑你這樣衣著華貴的小姐下手。\"白青秋這才恍然大悟,連忙從荷包里取出幾兩銀子要酬謝,卻被少女婉言謝絕。經過一番攀談,白青秋得知這位俠義少女名叫小芬,是城郊農戶家的女兒。雖然家境貧寒,但小芬生性耿直,最見不得欺壓良善之事。她那雙明亮的眼睛里總是閃爍著正義的光芒,讓白青秋不由自主地想要親近。當白青秋紅著臉提出交朋友的請求時,小芬爽朗地笑道:\"正好我也想認識個富家小姐呢!\"
從此,兩個性格迥異的少女成了形影不離的摯友。她們常常相約在城外的桃林里,一個撫琴吟詩,一個舞刀弄劍。在小芬的影響下,白青秋漸漸褪去了大家閨秀的拘謹,學會了開懷大笑。然而好景不長,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份美好。那是個陰云密布的夜晚,白青秋正在閨房中臨摹字帖,貼身丫鬟慌慌張張地跑來稟報:\"小姐,小芬姑娘在府外求見。\"白青秋心中詫異,小芬從不在夜間造訪。她匆忙披上外衣來到大門前,卻見小芬冷若冰霜地站在那里。
\"喲,勞煩尊貴的白小姐親自迎接了。\"小芬的語氣里透著刺骨的寒意。白青秋心頭一顫,這樣的語氣她從未在小芬口中聽到過。\"我們絕交吧。\"小芬繼續(xù)說道,\"你是金枝玉葉的大小姐,我只是個粗鄙的村姑,不配做你的朋友。\"接著竟說出\"你相貌平平\"\"父母都不待見你\"等惡毒話語。白青秋再也忍不住,哭著跑回了房間。
那一夜,白青秋的淚水浸透了繡枕。她想不明白,為何最要好的朋友會突然翻臉。次日清晨,她決定去小芬家問個明白。剛走到村口,就看見一群村民正朝小芬家扔爛菜葉。一個滿臉怒容的漢子告訴她:\"那丫頭昨天當眾揭我偷鄰居母雞的丑事,害我在全村人面前丟盡顏面!\"
白青秋悄悄繞到后院,發(fā)現小芬的父母正在收拾行裝。\"那丫頭不知中了什么邪,到處惹是生非!\"小芬父親憤怒地說。在地窖里,白青秋見到了形容枯槁的小芬。她用石塊在地上寫道:\"我不能說話,一開口就會出現另一個我。\"為證明所言非虛,小芬輕輕\"啊\"了一聲。果然,另一個兇神惡煞的小芬立刻出現,對著白青秋破口大罵后又憑空消失,而真正的小芬則顯得更加虛弱。通過小芬寫下的經歷,白青秋終于明白了事情原委。原來三日前,小芬在城里最豪華的\"醉仙樓\"為一位被毆打的食客打抱不平。掌柜假意賠罪,請她吃了一碗異常美味的肉羹。誰知小芬從此一說話就會分裂出惡毒的另一個自己,每次分裂都會損耗她的元氣。白青秋立即去請教了城中的神婆。神婆斷定這是傳說中的訛獸在作祟,這種妖怪最喜歡附身于人,讓受害者口出惡言。要破解此術,必須讓施術者吃下受害者的一塊肉。白青秋含淚回到地窖,從小芬腿上取下一塊肉,做成菜肴帶到醉仙樓。
在酒樓里,白青秋故意大鬧一場,逼得掌柜嘗了那盤特殊的菜肴。當掌柜吃下肉塊的瞬間,他的真身——一只人面兔身的怪物現出原形,在眾人的追打下斃命。而小芬也終于恢復了正常,兩個好友相擁而泣。原來那掌柜早已被訛獸附體,他利用小芬愛打抱不平的性格,設下這個一石二鳥的毒計。幸虧白青秋的機智勇敢,才化解了這場災禍。從此,兩人的友誼更加深厚,在句容城中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