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16 來源:長驅(qū)直入網(wǎng)作者:熱刺范德法特
“我10歲就開始練功,12歲被長春話劇社看上,正式踏上演藝路?!边@是老戲骨李幼斌回憶入行時的原話。10歲的他跟著在長春話劇團上班的姐姐,天天泡在劇團看前輩排戲,自己偷偷學比劃。12歲那年,團里缺小演員,前輩們看他機靈,就讓他試了場小角色,沒想到直接留了下來。
10歲的李幼斌因為姐姐在長春話劇團工作,天天跟著去劇團“湊熱鬧”??辞拜厒兣艖驎r,他總在旁邊模仿動作、記臺詞,有時候還幫著拿道具、搬椅子。12歲那年,團里要演一出兒童戲,缺個小演員,前輩們想起“天天來蹭戲”的小李,讓他試了段臺詞,沒想到他把小角色演得活靈活現(xiàn),直接被留在團里當學員。
那時候家里條件一般,沒法送他去專業(yè)藝校,但爸媽支持他:“喜歡就好好干。”他跟著團里的老演員學,早上五點起來練聲,晚上跟著排戲到十點,有時候演小配角,只有一兩句臺詞,他也反復琢磨怎么說更自然。就這么在話劇團泡了十年,他演了二十多個小角色,從“跑堂的”到“小戰(zhàn)士”,慢慢摸透了表演的門道。
28歲那年他琢磨著“試試影視圈”,畢竟話劇舞臺小,能看到的人少。和當時的老婆商量后,兩人帶著攢了幾年的錢北漂。剛開始日子苦,租的房子是地下室,潮濕得能擰出水。老婆把自己的話劇事業(yè)放下,在家照顧孩子,讓他專心找戲拍。
第一次拍電影《死證》,他演個小戰(zhàn)士,拍爆破戲時嚇得腿抖,導演說“你這哪像戰(zhàn)士?”他咬著牙反復練,直到導演點頭。后來拍《天谷》,要去唐古拉山外景,6000多米的海拔,他剛到就頭暈嘔吐,卻硬撐著拍了二十天,把“高原戰(zhàn)士”的堅韌演得讓劇組都哭了。
《亮劍》火了之后,李幼斌沒“飄”,他接著拍《闖關東》里的朱開山,為了演好“闖關東的漢子”,他跟著劇組去東北農(nóng)村住了一個月,學“挑擔子”“劈柴火”,甚至跟著老農(nóng)民學“編筐”。
閱兵儀式上,中國軍報專門找他做了個AI視頻:視頻里他穿越時空和李云龍“對話”,李云龍說“我要是活在現(xiàn)在,肯定更能打”,他說“現(xiàn)在的軍人,比咱們那會更厲害”。這段視頻被人民日報轉(zhuǎn)發(fā),評論區(qū)里網(wǎng)友說:“李幼斌就是‘軍人的象征’,身上那股正氣沒變?!?img src="http://p9.qhimg.com/t11508c75c82c20fc1294d0d1a4.jpg"/>
現(xiàn)在的他不拍戲的時候就待在家里,陪老婆史蘭芽買菜,幫孩子輔導作業(yè),偶爾去話劇團看后輩排戲。他說:“我這一輩子,就干了‘演戲’一件事,能被觀眾記住,夠了?!?img src="http://p9.qhimg.com/t11508c75c82c4386e5b03f24d5.jpg"/>
李幼斌在長春話劇團的16年,藏著很多“磨演技”的細節(jié),比如他的“啟蒙老師”是團里的老演員王福順,王大爺教他“演小角色要‘抓特點’”:比如演《駱駝祥子》里的“小拉車的”,要把“彎腰拉車”的動作練得“胳膊上有青筋”;演《茶館》里的“茶客”,要把“端茶杯”的姿勢練得“手指有點抖”,因為“茶客都是老煙民,手會抖”。他記在本子上,每天放學就對著鏡子練,連王大爺都說:“這孩子能成。”
還有次團里排《紅燈記》,他演“小鐵梅”的弟弟,王大爺教他“怎么哭”:“不是‘號啕大哭’,是‘抽抽搭搭’,因為‘小弟弟’怕疼但又想裝勇敢。”他跟著王大爺練了一個星期,拍的時候,臺下的觀眾都哭了,因為他的“哭”是“憋著想忍,可忍不住”的,特別真實。這些話劇舞臺上的“細節(jié)訓練”,成了他后來演電影、電視劇的“底氣”。
李幼斌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成名從來不是‘急出來’的,是‘熬出來’的。”現(xiàn)在娛樂圈講究“流量”“熱度”,可像他這樣“把每一個小角色都當大角色演”的演員,才是真正的“寶藏”。年輕演員該學他,別盯著“主角”“流量”,先把“小角色”演好,把演技磨扎實,總有一天會被觀眾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