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晉代南平郡的一間簡陋民宅里,少年車胤望著桌上攤開的《春秋》,眉頭擰成了疙瘩。屋內漆黑一片,連最后一點燈油的余溫都已散盡,他伸手摸了摸油壺,空空如也的觸感讓求學的渴望瞬間被現實澆涼。 彼時的車胤家境貧寒,父母皆是普通農戶,別說買燈油供他夜讀,就連日常溫飽都得精打細算??绍囏反蛐【痛е白x書改變命運”的念頭,白天跟著先生識字斷句,晚上總想著把白天的功課再溫習一遍,可沒了燈油,夜晚就成了他求學路上的“攔路虎”。
“難道就這么算了?”車胤不甘心地走到屋外,夏夜的晚風帶著青草香撲面而來,卻吹不散他心頭的焦躁。他坐在院中的老槐樹下,望著遠處零星的燈火,耳邊仿佛又響起先生說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可這“徑”,咋就這么難走呢? 就在他唉聲嘆氣時,一道微弱的光點從草叢里竄了出來,緊接著,第二道、第三道……幾十只螢火蟲拖著“小燈籠”在夜空中飛舞,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像撒在黑夜里的碎星。車胤猛地站起身,眼睛一下子亮了:“這些蟲子的光,能不能當燈用?”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他就再也坐不住了。轉身沖進屋里,翻箱倒柜找出母親做針線活剩下的一塊白紗布,又找了根細竹篾,手忙腳亂地縫了個小口袋。口袋縫好后,他拿著袋子就往草叢里跑,借著月光追著螢火蟲抓。 螢火蟲飛得快,他跑得滿頭大汗,有時剛伸手,蟲子就“嗖”地一下飛遠了;有時好不容易抓住一只,手一松又讓它逃了??绍囏芬稽c不氣餒,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多抓一只,光就亮一分,就能多讀一行書?!?足足忙活了大半個時辰,他才把小口袋裝滿,幾十只螢火蟲在袋子里來回撲騰,透出的光雖然柔和,卻足以照亮書頁上的字跡。車胤捧著這盞“螢囊燈”,小心翼翼地回到屋中,把袋子掛在房梁上,借著那片微光,重新翻開了《春秋》。 書頁上的字在微光中若隱若現,車胤湊近了腦袋,一字一句地讀著,生怕錯過一個字。螢火蟲的光不像油燈那樣穩(wěn)定,偶爾會因為蟲子的飛舞忽明忽暗,他就趁著光亮的時候趕緊多讀幾句,光暗下來時就在心里默念剛讀過的內容。 夜越來越深,屋外的蟲鳴聲漸漸稀疏,可屋內的“螢囊燈”依舊亮著,車胤的讀書聲也沒停過。母親起夜時看到屋里的微光,推門進來,見兒子湊在螢火蟲燈下讀書,眼眶一下子紅了,勸他:“兒啊,別累壞了眼睛,明天再讀吧?!避囏穮s搖搖頭:“娘,這光來之不易,我得多學點東西,將來才能讓您過上好日子?!?從那以后,每到夏夜,車胤就成了“追光人”。天一黑,他就去草叢里抓螢火蟲,裝滿一袋子后就回來讀書,直到螢火蟲的光漸漸暗下去,天快亮了才肯休息。冬天沒有螢火蟲,他就借著雪光讀書,把窗外的白雪當作“反光鏡”,映著微弱的天光繼續(xù)鉆研學問。 鄰居們見他這么拼,都勸他:“你家條件這么差,就算讀再多書也未必有出息,不如早點下地干活補貼家用。”可車胤從不聽這些話,他總說:“讀書不是為了一時的出息,是為了明事理、長見識,就算將來不能做大官,也能做個有用的人?!?就這樣,寒來暑往,年復一年,車胤靠著“螢囊燈”和“雪光鏡”,讀遍了家中能找到的所有書籍,從《論語》《孟子》到《史記》《漢書》,每一本書都被他翻得卷了邊,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漸漸地,車胤的學問在當地出了名,就連縣里的先生都夸他“過目不忘,才思敏捷”。后來,郡里的太守聽說了他的事跡,特意派人送來燈油和書籍,還推薦他去郡里的學校讀書。車胤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更加刻苦,常常是學校里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成年后,車胤憑借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被舉薦到朝廷做官。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還經常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資助貧困的學子,鼓勵他們像自己當年一樣,不要被困境打倒,要靠讀書改變命運。 晉孝武帝時期,車胤官至吏部尚書,成了朝廷的重臣。每次上朝時,他總能引經據典,提出獨到的見解,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大臣們的敬佩。有人問他:“您如今身居高位,最難忘的是什么時候?”車胤總是笑著說:“最難忘的還是當年提著螢囊燈讀書的日子,是那些螢火蟲的光,照亮了我求學的路,也讓我明白,只要肯努力,再難的困境都能克服。”
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代傳了下來。如今,我們再也不用靠螢火蟲或雪光讀書,教室里有明亮的電燈,圖書館里有讀不完的書籍,黨和政府還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的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了這么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想想當年的車胤,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持讀書,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現在的時光呢?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應該學學車胤的“螢光精神”,不被外界的困難打倒,不浪費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努力成就未來。畢竟,真正的“光”,從來不是螢火蟲或電燈帶來的,而是藏在我們心中那份永不熄滅的求知欲和奮斗心。#車胤#晉孝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