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一開,鍋氣上來,汪小菲笑得比誰都燦爛。
這場起源于一場直播吐槽的“后廚風波”,真正贏得滿堂彩的,是那個原本處在風口浪尖、幾度被群嘲的汪小菲。
有人說他撿了個便宜,也有人說他搶到了熱點,但從這幾天麻六記的后廚直播數據來看,說他憑實力翻紅,并不過分。
1
事情起因本不復雜。
羅永浩在直播時評價西貝菜單上疑似存在“預制菜濫用”問題,吃的菜不是炒出來的,是熱出來的。
話音剛落,輿論就炸開了鍋,西貝一頭扎進輿論中心。
本來是西貝回應羅永浩的質疑,結果西貝越描越黑,開放后廚直播反而自曝其短。
場面就像流水線生產,工作人員拆袋、倒料、攪拌、加熱,一氣呵成。
整個廚房沒有一絲油煙,有人調侃說:“這不就是我在家用電磁爐熱速凍菜的樣子嗎?”
后廚的灶臺全換成了電磁爐,新鮮蔬菜少得可憐,一袋袋封好的食材排列整齊,保質期最長能到24個月。
網友一邊看一邊炸,配菜全是提前切好、密封冷藏,油鹽醬料早就調配妥當,加熱即成出菜。
有人拿起一包酸湯肥牛,包裝袋上寫著的生產日期已經是半年前,那一刻,“西貝賣隔年菜”成了熱搜話題。
老板賈國龍第一時間回應,說這是半成品加工,不是預制菜,也一直在圍繞“衛(wèi)生”、“合規(guī)”的話題。
說到底,他想強調的是東西能吃、沒壞,還指責羅永浩“找茬”、“蹭熱度”。
但消費者不是傻子,大家在意的不是你怎么定義“預制菜”,而是自己花了現炒的錢,吃的是不是鍋里現炒出來的菜。
不少人翻出西貝菜單,一道蔥燒海參標價198元,結果是從冷藏袋里倒出來加熱幾分鐘就上桌的東西。
這怎么不讓人心里膈應?
再看羅永浩,倒沒太較勁,也沒要求大家抵制誰,只是提出一個看似簡單的要求:標注清楚,別讓消費者糊里糊涂吃飯。
“你告訴我這是明火炒,我會掏這個錢;你告訴我是料理包,我自己在家熱還更方便?!?/p>
正是這句話,讓不少觀眾產生共鳴,評論區(qū)刷屏般留言:不反對預制菜,但請給個明白標簽。
結果西貝不僅沒標清楚,還越描越黑,搞直播開放廚房,卻越開越露餡。
2
本想翻盤證明自家“清白”,結果自證翻車,成了一次大型“反面教材”,反倒給了麻六記一個機會。
而這時候,汪小菲出場了。
沒有多說廢話,麻六記直接開直播,鏡頭懟進自家廚房,給網友看看什么叫“煙火氣”。
鍋臺上油花四濺,廚師們手起鏟落,剛從市場拉回來的青菜還帶著露水,肉絲切得均勻,配料整齊擺放,鐵鍋翻滾,熱氣騰騰。
就連小店里最受歡迎的咸蘿卜干,也是自家?guī)煾惦绯鰜淼摹?/p>
沒有塑封袋,沒有冷藏包,有的就是一股子熱辣辣的真實。
麻六記后廚那一陣直播,讓無數網友直呼“想沖過去吃一口”。
濟南門店的員工小井成了網紅,一邊直播一邊打包,憨厚的話語讓人一下子就信了:“沒有預制菜,都是炒的,最多等10分鐘?!?/p>
結果直播間一下爆火,兩天賣出了上百萬的營業(yè)額。
顧客排隊的時候還能收到店里送的糖葫蘆,有人拍下來發(fā)到網上,說這才是吃飯該有的樣子。
汪小菲沒搶熱點,但卻剛好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站到了正面。
更難得的是,麻六記其實也并不是一直順風順水。
因為和大S一家的糾紛、張?zhí)m賬號被封,麻六記也曾被罵得抬不起頭。
連品牌都差點崩掉,線上銷售被切斷,沒人帶貨,沒人直播。
那時候,沒有團隊,沒有運營,全靠員工自己撐著。
有人學著寫腳本,有人研究話術,一步步把生意做起來,全靠實打實地把菜炒好。
去年還出過問題,有人在網上買的麻六記酸辣粉發(fā)霉了,還有人懷疑用的是混淀粉,不是純紅薯粉。
當時輿論很猛,但麻六記很快出示了代工廠的質檢報告,還邀請消費者去工廠看。
雖然代工讓他們鋪貨快、成本低,但也確實暴露了品控的風險。
這事算是給他們提了個醒,之后再沒出過類似的錯。
3
現在這波熱度,是汪小菲踩在過去那些被罵、被質疑、被嘲諷的經歷上,一步步翻過來的。
他這次不僅順利接住了西貝送來的流量,還再次讓麻六記成為“現炒餐飲”的代名詞。
而西貝那邊還在強調“衛(wèi)生合格”、“合法合規(guī)”,卻始終不愿在菜單上標明預制菜。
顧客不是不講理,只是想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值不值那個價。
可惜他們沒有聽進去。
西貝還搞了一場“牧場溯源”活動,想說明食材新鮮,結果網友一句話戳穿了:“新鮮原料凍半年,你這講的是哪門子新鮮?”
如今,餐飲行業(yè)被這場風波推著往前走。
越來越多餐廳開始搞后廚直播,有的把“明火現炒”寫在菜單上做招牌。
甚至平臺高層都表示,愿意支持像麻六記這樣“展示真實廚房”的品牌。
有的地方已經開始研究預制菜標注標準,不出意外,以后吃飯時菜單上應該會清楚標注“現炒”還是“料理包”。
這次風波看似偶然,但背后是消費者覺醒,是平臺發(fā)聲,是商家自救。
羅永浩不是只會懟人,他提出的那一套“消費明白權”,才是整個行業(yè)該思考的命題。
麻六記能贏,是因為把菜炒好了,把話說清楚了,把廚房亮出來了。
不是靠噱頭,是靠那一鍋一鍋翻炒的熱氣。
而西貝要不要扭轉局勢,也不難,就看愿不愿意真把顧客當回事。
不是你說“不是預制菜”,大家就信了,而是大家吃完覺得值,才會愿意再來。
結語
這一次,汪小菲確實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沒有炒作,沒有口水戰(zhàn),只是把鍋端出來,把菜炒香了。
這樣的“飯”,才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