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謝詩佳 劉朱鹮):9月16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信息傳播局與當代世界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匯中外智慧?聚青年力量:傳統媒體轉型與政黨媒體國際合作”中外青年對話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老撾、塔吉克斯坦、泰國、斯里蘭卡等多個國家的政黨媒體青年負責人、出版行業(yè)代表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傳統媒體轉型與跨國合作展開交流。
當代世界出版社社長李雙伍在歡迎辭中表示,在信息技術革命深刻改變全球傳播格局的今天,匯聚青年力量、推動媒體融合與創(chuàng)新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并呼吁各國媒體機構攜手共進,搭建開放、平等、互鑒的交流平臺。
老撾巴特寮通訊社副社長申通·帕沙瓦發(fā)表致辭(主辦方供圖)
老撾巴特寮通訊社副社長申通·帕沙瓦作為外方代表致辭。他指出,數字化轉型雖帶來挑戰(zhàn),但也為傳統媒體復興提供新機遇。他強調,國際媒體合作應基于共同價值,強化內容共享、人才共育與網絡共建。在會后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他重申,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媒體應加強合作,共同致力于促進人文交流、提升互信,進而為國家間合作與發(fā)展添磚加瓦。
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主辦方供圖)
在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泰國人民黨社交媒體與傳播主管素帕猜·訕真闡述了“技術—人才—機制”三位一體的合作新模式,呼吁設立跨國媒體合作機制,共同應對虛假信息等全球性挑戰(zhàn)。作為社交媒體領域負責人,他注意到,當前中國社交媒體平臺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不斷增強,用戶數量持續(xù)增加,他認為這不僅是因為這些社交媒體軟件本身的高度便利性,更源自其注重創(chuàng)造力與實用性的社區(qū)氛圍。
與會嘉賓互動交流(主辦方供圖)
與會嘉賓一致表示,應進一步激發(fā)青年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創(chuàng)新活力,強化政黨和國家媒體在引領輿論、服務人民方面的核心作用。對此,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政黨代表許德婉作出了積極展望。她認為,由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會產生沖突,而交流是避免沖突的有效渠道,她期待借此次活動提供的契機與平臺推動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的媒體交流更加頻繁,文化互信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