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虽然已经离世,但她的名字始终未曾淡出公众视野。
生前的她勤勉敬业,全力以赴拍摄影视作品、出席各类活动,即便在怀孕期间也未曾停下脚步,只为多赚些钱,为孩子铺就更安稳的未来。
然而,人虽已逝,关于她的种种传闻却未曾止息,尤其是随着婆婆张兰的公开言论,这些流言愈发夸张。
就在最近,具俊晔与S妈正式将张兰告上法庭。
9日,大S的代理律师邓高静发布一则声明,再次将这起久拖未决的纠纷推向公众视线。
这份声明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在大S去世后,受其丈夫具俊晔与母亲黄春梅的委托,继续代理针对张兰及某平台的名誉权诉讼。
这意味着,尽管当事人已不在人世,但她的家人仍在坚持为她争取应有的尊重与正名。
而被列为被告之一的,正是她的前婆婆张兰。
若对近年来的舆论风波有所了解,便会意识到这场诉讼并非突然爆发,而是迟来的回应。
当初,大S与汪小菲的婚姻曾被外界视为“门当户对”的典范,两人频繁在公众场合互动,两岸奔波的爱情故事令人称羡。
婚后的大S更是毫无保留地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尽管身体本就虚弱,她仍坚持为丈夫生下两个孩子。
尤其是在怀孕期间,她几乎是拼尽全力。
她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妊娠过程,身心俱疲,甚至遭遇过流产。
对于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来说,这样的身心创伤是难以估量的。
但这些本应被尊重的过往,却在后来被当作笑料搬上了直播间。
张兰不仅在镜头前模仿大S流产时的反应,还曾暗示孩子的亲生父亲另有其人。
这种轻蔑与污蔑,不仅是对她伤痛的践踏,更是对她人格的严重侵犯。
这也成为大S及其家人决定起诉张兰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糟糕的是,在大S与初恋具俊晔旧情复燃、重新组建家庭后,风波仍未平息。
张兰在直播中多次用“卤蛋”“绿茶”等词汇影射两人关系,言语中充满嘲讽,引导舆论发酵,使这段原本低调的感情成为公众攻击的焦点。
许多网友在未加核实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网络暴力如影随形,令本就身心脆弱的大S承受巨大压力。
最终,大S选择诉诸法律。
法院也迅速作出回应,明确要求张兰不得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任何与大S有关的内容。
然而,禁令发布后,张兰并未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她在多个平台频繁提及大S,甚至在后者去世消息传出后,点赞“汪小菲包机接遗体”的虚假信息,并在镜头前“雨中下跪”博取同情。
这一系列操作被网友犀利指出是“消费死者热度”,引发更大规模的舆论反弹。
最终,平台出手,对相关账号进行封禁处理。
平台副总李亮公开回应称,该账号多次发布虚假信息,严重违反平台规范,因此采取了处罚措施。
这也促使具俊晔与S妈正式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要求张兰全面停止发布任何与大S相关的言论。
在大S方面代理律师邓高静发布声明后,张兰一方迅速展开反击。
她的律师团队接连发布十几条内容,不仅质疑邓高静所称的“合法代理”身份,还从多个角度列出所谓的“七大疑点”。
甚至暗指邓高静的律师资格本身存在问题。这一波“反质疑”来势汹汹,试图通过舆论攻势削弱对方的可信度。
不过,邓高静的回应同样坚定有力。
她明确表示,自己确实曾在大S生前接受其委托,代理过两起与名誉权相关的案件——一起是针对张兰本人,另一起则涉及抖音平台。
这些案件均已立案,法律文件齐全,可在公开记录中查证。
此外,邓律师还补充道,自己月正式接受具俊晔与黄春梅的联合委托。
继续处理与大S名誉相关的后续维权事务,所有手续均已通过司法认证。
这表明,她目前的代理身份不仅合法,而且受到法律保障。
换句话说,张兰一方所提出的“无权代理”指控,几乎毫无依据。
具俊晔与S妈显然早已达成一致,决心为大S讨回公道。
然而,在舆论持续升温的同时,汪小菲的现任女友马筱梅却悄然切换了“剧本”。
趁着风波正盛,她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补过七夕”的动态。
画面中,她与汪小菲正在享用一顿精致的烛光晚餐,菜品精致,氛围温馨。
从环境布置与用餐细节来看,这顿晚餐显然是精心准备。
文案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张扬、不高调,却精准传递出“感情稳定、生活幸福”的信号。
评论区迅速被“真甜”“好温馨”等话语刷屏,网友一边围观风波,一边又被这种“甜蜜节奏”所吸引。
从营销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公关操作——既转移了公众对张兰官司的关注,又为汪小菲重塑了“居家好男人”的形象。
与此同时,汪家多年的保姆小杨阿姨也悄悄更新了一组在台湾照顾孙子的照片。
照片中,她站在海边吹风,神情轻松,孩子们在不远处嬉戏,背景宁静祥和。
有网友感慨:“看得出来,生活过得真惬意?!?#20063有人感叹:“以前说她管孩子严,现在孩子大了,她自己也轻松了?!?/p>
这组照片意外地增强了大众对汪小菲“家庭生活井然有序”的好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当前的形象增添了温情色彩。
从母亲、女友到保姆,汪小菲身边的几位女性几乎在同一时间“登场”,通过不同方式,帮他塑造出一个“生活稳定、情感圆满”的新形象。
有人坚定支持大S家人,认为这是一次正当的名誉维权行动,无论她是否在世,她的清白都不应被玷污;
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事情已过去许久,再次翻旧账是否只是“情绪营销”与“博眼球”?
有人主张为大S讨回公道,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