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蕭坦思深知,她能以繼后的身份進入遼宮,真正的使命并不是單純地享受尊貴,而是要為遼道宗誕下一個擁有后族血統(tǒng)的嫡皇子。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叔父蕭德良所懷揣的振興家門的宏愿。然而,生育并非憑借一己之愿望即可達成,這正是她命運悲劇的開端。
01 人丁興旺的娘家 遼道宗惠妃蕭坦思(1058/1061?—1118)出身高門,她的父親蕭德溫為后族顯宦,母親耶律削古同樣出自名門。家族枝繁葉茂,曾祖父蕭孝穆才干卓越,是后族的核心人物;祖父蕭知足承其衣缽,但因直言觸怒遼道宗而被賜死,自此孝穆系日漸衰落。蕭德溫一生育有十個子女,蕭坦思作為長女,自幼承擔(dān)著家族的寄望。她大致出生于1058至1061年之間,比弟弟蕭酬斡年長幾歲。家族中最為顯赫的,正是她與幾位弟弟妹妹在歷史舞臺上的存在。
02 不甘的叔父
隨著孝穆系地位的衰退,家族內(nèi)部的不甘更加強烈。尤其是蕭德良,他雖為駙馬,卻深感不平。在遼國的權(quán)力格局中,哪一支系若不能出皇后或太子,勢必逐漸邊緣化。于是,蕭德良懷抱雄心,謀求通過侄女進入宮廷,重新掌握與皇權(quán)并立的地位。他深知,要復(fù)興孝穆系,必須有人進入后位、誕下皇子,這是唯一的捷徑。
03 入宮為后 公元1075年,蕭坦思的父親去世,同年,年僅十四歲的弟弟蕭酬斡被選為駙馬。而就在這一年,懿德皇后蕭觀音因“艷詩”事件慘遭賜死,中宮虛位。耶律乙辛與蕭德良一拍即合,推舉妙齡的蕭坦思入宮。翌年六月,她被正式冊立為皇后,成為遼宮最尊貴的女性。
04 權(quán)力背后的隱憂
蕭坦思入宮后,全族雞犬升天。父親被追封王爵,叔父們紛紛高位加身。然而,這一切榮華背后卻隱藏著隱憂——她必須生下皇子,才能使這一切穩(wěn)固長久。然而多年過去,她遲遲未能有孕。蕭德良焦躁不安,甚至動用“姐妹共夫”的舊俗,讓蕭斡特懶也離婚進宮,但依然未見成效。
05 皇后失寵
遼道宗年歲漸高,逐漸對兩姐妹失望,轉(zhuǎn)而將目光放在唯一的孫子延禧身上。1082年,遼道宗正式將蕭坦思降為惠妃,甚至讓蕭斡特懶也被遣出宮。這表明孝穆系的謀劃已然失敗,皇位繼承的重心完全轉(zhuǎn)向皇孫。 06 家族覆滅
隨后,蕭坦思的母親耶律削古因“厭魅”事件被處死,弟弟蕭酬斡被廢為庶人并流放。孝穆系徹底崩塌。蕭坦思雖未被牽連,但也只能孤寂度日。遼道宗去世后,延禧繼位為天祚帝,繼而在1102年更是將蕭坦思貶為庶人,幽禁宜州。 07 意外的轉(zhuǎn)折
命運并未就此終結(jié)。1116年,遼國政局動蕩,天祚帝為籠絡(luò)人心,竟召回蕭坦思,尊為太皇太妃。這是契丹歷史上唯一的太皇太妃。然而,這份尊號并沒有帶來真正的尊榮,她只是在顛沛流離中隨天祚帝輾轉(zhuǎn)奔逃。兩年后,她客死黑頂山,年逾六十,被葬于太子山。 08 悲劇的根源
回顧蕭坦思一生,她既非雄才大略,也無張揚性格,不過是個溫婉順從的女性。但正因如此,她成為家族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叔父蕭德良的野心,將她推上了中宮寶座,卻也注定了她孤寂與悲涼的結(jié)局。遼道宗寵妃換后、賜死原配、廢黜太子,皆因一己私欲與昏庸,最終不僅毀掉了蕭坦思的人生,更使遼國國運迅速衰亡。 從歷史的塵埃中望去,蕭坦思不過是權(quán)力棋盤上一顆無力反抗的棋子。她的悲劇折射出的是遼國王室與后族權(quán)謀的荒誕劇,而這場劇終的結(jié)果,便是契丹大遼的衰落與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