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岁就开始练功,12岁被长春话剧社看上,正式踏上演艺路?!?#36825是老戏骨李幼斌回忆入行时的原话。10岁的他跟着在长春话剧团上班的姐姐,天天泡在剧团看前辈排戏,自己偷偷学比划。12岁那年,团里缺小演员,前辈们看他机灵,就让他试了场小角色,没想到直接留了下来。
10岁的李幼斌因为姐姐在长春话剧团工作,天天跟着去剧团“凑热闹”。看前辈们排戏时,他总在旁边模仿动作、记台词,有时候还帮着拿道具、搬椅子。12岁那年,团里要演一出儿童戏,缺个小演员,前辈们想起“天天来蹭戏”的小李,让他试了段台词,没想到他把小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直接被留在团里当学员。
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没法送他去专业艺校,但爸妈支持他:“喜欢就好好干?!?#20182跟着团里的老演员学,早上五点起来练声,晚上跟着排戏到十点,有时候演小配角,只有一两句台词,他也反复琢磨怎么说更自然。就这么在话剧团泡了十年,他演了二十多个小角色,从“跑堂的”到“小战士”,慢慢摸透了表演的门道。
28岁那年他琢磨着“试试影视圈”,毕竟话剧舞台小,能看到的人少。和当时的老婆商量后,两人带着攒了几年的钱北漂。刚开始日子苦,租的房子是地下室,潮湿得能拧出水。老婆把自己的话剧事业放下,在家照顾孩子,让他专心找戏拍。
第一次拍电影《死证》,他演个小战士,拍爆破戏时吓得腿抖,导演说“你这哪像战士?”他咬着牙反复练,直到导演点头。后来拍《天谷》,要去唐古拉山外景,6000多米的海拔,他刚到就头晕呕吐,却硬撑着拍了二十天,把“高原战士”的坚韧演得让剧组都哭了。
《亮剑》火了之后,李幼斌没“飘”,他接着拍《闯关东》里的朱开山,为了演好“闯关东的汉子”,他跟着剧组去东北农村住了一个月,学“挑担子”“劈柴火”,甚至跟着老农民学“编筐”。
阅兵仪式上,中国军报专门找他做了个AI视频:视频里他穿越时空和李云龙“对话”,李云龙说“我要是活在现在,肯定更能打”,他说“现在的军人,比咱们那会更厉害”。这段视频被人民日报转发,评论区里网友说:“李幼斌就是‘军人的象征’,身上那股正气没变。”
现在的他不拍戏的时候就待在家里,陪老婆史兰芽买菜,帮孩子辅导作业,偶尔去话剧团看后辈排戏。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演戏’一件事,能被观众记住,够了?!?img src="http://p9.qhimg.com/t11508c75c82c4386e5b03f24d5.jpg"/>
李幼斌在长春话剧团年,藏着很多“磨演技”的细节,比如他的“启蒙老师”是团里的老演员王福顺,王大爷教他“演小角色要‘抓特点’”:比如演《骆驼祥子》里的“小拉车的”,要把“弯腰拉车”的动作练得“胳膊上有青筋”;演《茶馆》里的“茶客”,要把“端茶杯”的姿势练得“手指有点抖”,因为“茶客都是老烟民,手会抖”。他记在本子上,每天放学就对着镜子练,连王大爷都说:“这孩子能成?!?img src="http://p0.qhimg.com/t11fd4c330146882431669cb125.jpg?size=1060x1105"/>
还有次团里排《红灯记》,他演“小铁梅”的弟弟,王大爷教他“怎么哭”:“不是‘号啕大哭’,是‘抽抽搭搭’,因为‘小弟弟’怕疼但又想装勇敢?!?#20182跟着王大爷练了一个星期,拍的时候,台下的观众都哭了,因为他的“哭”是“憋着想忍,可忍不住”的,特别真实。这些话剧舞台上的“细节训练”,成了他后来演电影、电视剧的“底气”。
李幼斌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名从来不是‘急出来’的,是‘熬出来’的?!?#29616在娱乐圈讲究“流量”“热度”,可像他这样“把每一个小角色都当大角色演”的演员,才是真正的“宝藏”。年轻演员该学他,别盯着“主角”“流量”,先把“小角色”演好,把演技磨扎实,总有一天会被观众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