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在今日的第 28 屆中國國際復材展上,由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發(fā)的 60K 大絲束碳纖維新產品正式亮相。
中國石化表示,該產品為國內首創(chuàng),有效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至此,中國石化已擁有 24K、48K、60K 等不同絲束規(guī)格近 20 種型號的碳纖維產品生產能力,形成了“通用型 + 高性能”“大絲束 + 小絲束”產品全譜系,助力我國碳纖維產業(yè)鏈實現(xiàn)自主可控。
碳纖維被稱為“新材料之王”“黑黃金”,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 7 至 9 倍,并具有耐腐蝕的特性,廣泛應用于風能、太陽能、高鐵動車、飛機部件等領域。長期以來,中國的碳纖維發(fā)展主要是在小絲束碳纖維方面。
中國石化經(jīng)過 2 年研發(fā)攻關,成功打通全流程。在行業(yè)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shù)大于 4.8 萬根(簡稱 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2022 年,中國石化率先實現(xiàn) 48K 大絲束碳纖維工業(yè)化生產的突破,并經(jīng)過近兩年的產業(yè)化研發(fā)攻關,成功突破 60K 以上大容量單噴頭工業(yè)制備技術難點,完成 60K 大絲束碳纖維從原絲制備到氧化炭化全流程“通關”,實現(xiàn)工業(yè)化試生產,成為國內首家能生產 60K 大絲束碳纖維的企業(yè)。
與 48K 大絲束碳纖維相比,60K 大絲束碳纖維強度更高、抗變形能力更強,能夠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并帶動下游復合材料的生產效率,產品將主要運用于深海風電等領域。
中國石化碳纖維專家、上海石化副總經(jīng)理黃翔宇介紹,近年來,隨著國內風電產業(yè)逐步向深海進軍,對于風電葉片的長度和模量有了更高要求,經(jīng)測試驗證,上海石化 60K 碳纖維絲束拉伸強度比 48K 提高 23%,單股絲束可吊起 1 噸重物;彈性模量比 48K 提高 5%,可應用于功率更大、葉片更大的深遠海風電葉片等場景。
IT之家從中國石化官方獲悉,碳纖維技術有著森嚴的技術壁壘,中國石化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技術的企業(yè)。目前,中國石化已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領域申請專利 842 項,專利申請數(shù)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獲授權 408 項,共完成 PCT 申請 4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