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什么
前言母愛本應是溫暖港灣,但當它扭曲到極致便成了毀滅孩子的枷鎖,一個母親將兒子視為私有物,對兒子母乳喂養(yǎng)12年,同床共枕15年,甚至帶著他參加情侶舌吻大賽。這并非小說,而是星二代孫安佐被畸形母愛“囚禁”的真實人生。他如今的荒唐行徑早已注定,這究竟是愛還是以愛為名的慢性謀殺,到底是怎么回事?
童年陰影走出的“惡霸”人們常說母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情感,但凡事皆有度,一旦這份愛失去了邊界,就可能變成一把足以毀掉孩子的利刃,在聚光燈下,狄鶯的故事或許就是對這句話最觸目驚心的詮釋。這份沉甸甸的母愛根源要追溯到她那段充滿荊棘的過往,狄鶯的童年與“幸?!倍趾翢o關(guān)系,1962年她降生在臺灣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的早逝讓這個家雪上加霜。母親性格溫和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孩子,這讓年幼的狄鶯成了外面孩子欺負的對象,她親眼看著母親在歌仔戲班里受人欺壓,那種無力感和憤怒早早就在她心里埋下了種子。
為了生存十歲的她就告別了校園,跟著母親四處漂泊,在戲班里學藝謀生,社會的冷酷讓她過早地領(lǐng)悟了一套生存法則——“人善被人欺”,她發(fā)誓要變得強大,強大到無人敢惹。這種信念讓她從一個受氣包變成了一個渾身是刺的“斗士”,也塑造了她日后火爆剛硬的性格,這份強悍是她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鎧甲,但也成了她日后人際關(guān)系中的一把雙刃劍。踏入演藝圈后這股“不好惹”的氣場絲毫未減,她從不掩飾自己的脾氣,在圈內(nèi)是出了名的“一點就爆”。
她敢當面嘲諷小S生不出兒子,甚至在節(jié)目上拿小S被家暴的傳聞開涮,資深如吳宗憲、蔡康永也照樣被她指著鼻子批評,早年拍戲時她與人發(fā)生口角,竟能抄起武術(shù)刀來威脅對方。最廣為人知的莫過于她因藍潔瑛拍戲遲到,便一腳將其踹倒在地,事后還在節(jié)目中津津樂道毫無半分悔意,這種帶著濃厚江湖氣的行事風格,讓她在圈內(nèi)幾乎無人敢惹。
婚姻失衡到母愛異化1998年狄鶯與演員孫鵬因戲生情,步入婚姻殿堂,起初兩人也曾是外人眼中的恩愛夫妻,但性格的巨大差異早已為這段關(guān)系埋下隱患。狄鶯的強勢和控制欲在婚姻中展露無遺,而孫鵬的性格相對溫和常常選擇退讓,這種不平衡的關(guān)系,加上與婆家常年緊張的矛盾,讓狄鶯覺得自己在這段婚姻里受盡了委屈。有趣的是孫鵬也并非善茬,他學生時代就是個霸凌者,曾把學弟的衣物扔進火鍋湯里,甚至伙同他人灌醉女老師做出不雅舉動,事后卻輕描淡寫地稱之為“惡作劇”。
或許正是這種骨子里的相似,才讓旁人感嘆他們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段婚姻最終走向破裂,雖然后來復婚,但裂痕已然存在。婚姻中的不安全感和失落,讓狄鶯將所有的情感重心,毫無保留地轉(zhuǎn)移到了兒子孫安佐身上。
38歲高齡得子,孫安佐的降生成了狄鶯人生的全部意義,她對兒子的愛從一開始就超出了常理,母乳喂養(yǎng)本是常事,但她堅持喂到了兒子十二歲。與兒子同床共枕也并不少見,但她一睡就是十五年,直到兒子有了生理反應才不得不分開,她曾在節(jié)目中透露,已經(jīng)十幾歲的兒子還需要摸著她的胸部才能入睡。
溺愛結(jié)出的惡果這份愛帶著一種令人窒息的控制,她可以花整整七個小時,只為監(jiān)督兒子吃完一頓飯,兒子的社交圈被她嚴格掌控,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更令人咋舌的是,她曾帶著年僅五歲的兒子去參加一個情侶接吻比賽,并且激烈舌吻了數(shù)小時,外界的批評和質(zhì)疑她充耳不聞,堅信自己給予的是全世界最好的愛。在她眼中兒子是極度依賴自己的,甚至會親吻她的腳,說媽媽的腳好溫暖,她將兒子視作自己的私有物品,用愛編織了一個密不透風的“溫室”,卻也親手剝奪了他獨立面對世界的所有機會。
被過度保護的孫安佐,就像一只從未學過飛翔的鳥,一旦被推出巢穴便注定要摔得粉身碎骨。狄鶯將他送到美國,希望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卻沒想到這成了悲劇的開端,2018年孫安佐因一句“要槍擊學?!钡耐嫘υ挶徊叮诫S后在他寄宿的家庭搜出了槍支和超過1600發(fā)子彈。一場牢獄之災,狄鶯傾盡家財和人脈才把兒子撈了出來,然而這次慘痛的教訓,并未讓孫安佐有任何反省。
他反而將這段入獄經(jīng)歷當作戰(zhàn)績四處炫耀,他的同學爆料,他甚至在學校里和人討論過如何分尸?;嘏_灣后他依舊麻煩不斷,2020年因涉毒被調(diào)查,2024年又在泰國因吸食違禁品精神錯亂,赤身裸體闖入民宅再次被捕。面對兒子在泰國闖下的大禍,狄鶯的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而是堅稱兒子“被下了蠱”。
她哭著將兒子接回臺灣,安排的不是嚴厲的管教而是心理治療,而他的父親孫鵬甚至還想著讓兒子進演藝圈,父子倆同臺飆戲。這一系列的荒唐事件,清晰地指向了一個事實,狄鶯那種扭曲的沒有邊界的愛,正是埋在兒子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顆雷。
結(jié)語“慣子如殺子”,這句古老的諺語在狄鶯一家的故事里得到了最沉痛的驗證,她用自己童年的創(chuàng)傷為兒子構(gòu)建了一個自以為安全的繭,卻沒想過這個繭最終困住的是兒子本該自由飛翔的人生。當愛成為枷鎖當保護變成囚禁,再深厚的情感也只會釀成令人嘆息的悲劇,這個破碎的繭是對所有父母的警示,真正的愛是教會孩子獨立,而不是將他們永遠捆綁在身邊。大家對于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