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娛樂圈再度傳來令人痛心的消息——青年演員于朦朧離世,網(wǎng)傳原因直指“抑郁癥”。 但很快,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事情似乎并不那么簡單。與當年喬任梁的情況類似,每當有明星非自然死亡,“抑郁癥”總成為第一個被推上前臺的理由。 但這一次,越來越多的細節(jié)浮出水面,讓人不得不懷疑:抑郁癥,是不是又成了掩蓋真相的“萬能擋箭牌?”
根據(jù)目前網(wǎng)絡流傳的信息,于朦朧事件中存在幾個極不尋常的細節(jié):他手中握有名表 有爆料稱,事發(fā)時他手中仍握著一塊價值不菲的名表。 一個決心離開的人,是否還會緊握奢侈品?休息室門被反鎖 門是從內(nèi)部反鎖的,這通常指向一個封閉的現(xiàn)場。 但越是“完美”,越令人起疑。窗戶有被扣開的痕跡 這一點最為關鍵——如果是從內(nèi)反鎖,窗戶為何有外力介入的痕跡? 這直接指向現(xiàn)場可能存在第二人。
從張國榮到喬任梁,從崔雪莉到具荷拉,“抑郁癥”三個字逐漸成為明星非正常離世的標準注解。 我們不能否認抑郁癥的真實性與嚴重性,但當它一次次成為“最終解釋”時,我們是否也失去了追問真相的勇氣?尤其在于朦朧這樣年輕、帥氣、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的演員身上,單純用“抑郁”解釋,確實難以服眾。
我們無意消費逝者,也絕非忽視心理健康問題。 我們質疑的,是那種每當有明星離世就機械套用“抑郁”標簽、阻止進一步追問的做法。人命關天,真相值得被徹查。 如果他真的受抑郁困擾,更應引起我們對行業(yè)壓力、心理健康的重視; 如果背后另有隱情,那么隱瞞,就是對逝者和公眾的雙重不負責。
我們呼吁:家屬、公司或有關部門能盡快給出清晰、詳細的情況說明;如有疑點,應由警方介入調(diào)查,排除他殺可能;媒體應停止猜測性報道,尊重事實,也尊重逝者。這不是吃瓜,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于朦朧的離開,無論原因為何,都是一個悲劇。 但我們不能因悲傷而停止思考,因惋惜而放棄追問。抑郁癥不該成為所有意外的終點解釋,更不該成為掩蓋真相的便利標簽。 只有光明正大地面對疑點、實事求是地公布結果,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希望這一次,我們等來的是真相,而不是又一個“娛樂圈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