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見習記者 齊鑫 上海報道
一條微博引發(fā)的風波有多大?截至發(fā)稿時,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和網(wǎng)絡大V羅永浩的“預制菜之爭”還在發(fā)酵。
好久沒有一起公共事件讓全網(wǎng)包括媒體在內(nèi)這么忙活了,從餐桌到后廚,從線上觀戰(zhàn)到線下探訪、咨詢專家,《星島》記者9月12日也實探一家上海的西貝門店,了解這倆人“爭”的是啥……
—最新進展—
①羅永浩直播回應
9月13日上午,在百度搜索中輸入“賈國龍”,羅永浩的資料自然跳出,形成“對陣”架勢。
9月12日晚,羅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等10余個社交平臺開啟直播,回應此次與餐飲品牌西貝的爭議風波。約1個小時的直播僅抖音平臺就有近100萬人觀看,微博觀看人數(shù)也超過了80萬。
羅永浩在直播中強調(diào),西貝稱沒有預制菜100%撒謊,消費者應該有知情權;自己不是反對預制菜,只是提倡透明化;希望通過這次意外事件,促進和推動預制菜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他還通過對比指出西貝價格貴,份量小,“我們5個人為什么點15個菜,是因為菜的份量太小了,真的吃不飽。”羅永浩說。
9月13日凌晨3點多,羅永浩繼續(xù)在微博上發(fā)出質疑:如果不用防腐劑,有機西藍花的保質期能到24個月?還能做成適合給兒童食用的菜肴?
②西貝認慫還是再剛?
作為當事另一方,賈國龍這邊也沒沉默。
9月12日晚,《中國企業(yè)家》雜志先是發(fā)布了西貝賈國龍接受采訪的幾段視頻,接著9月13日一早又發(fā)表了一篇專訪稿??傮w內(nèi)容是,賈國龍稱自己現(xiàn)在陷入自證清白循環(huán),且準備硬剛到底,“生意我可以不做,但是非黑白,我必須要說清楚?!?/p>
“此時的他一身疲憊,滿臉憔悴。接受采訪時,也明顯不在狀態(tài),甚至不愿意多說話,他已連續(xù)兩個晚上沒怎么睡?!?/p>
“賈國龍將之稱為西貝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機?!?/p>
“賈國龍透露:‘昨天(11日)和前天(10日)所有門店加起來,日營業(yè)額分別掉了100萬元,今天(12日)我估計會掉200萬元到300萬元?!?/p>
不過還有一條采訪視頻似乎態(tài)度有所緩和。賈國龍說,自己現(xiàn)在就想回去干活,對接下來的發(fā)聲不寄任何希望,聲量是一桌桌顧客給的。如果真有問題會認會改,“老羅吃的飯,我估計沒吃熱乎,我就往熱乎做嘛,往熱乎上嘛,我就找這個原因。”
—實探西貝門店—
①參觀廚房,食材統(tǒng)一供應
該事件緣起其實很簡單,9月10日羅永浩在西貝吃了一頓飯,然后發(fā)了一條微博,炮轟西貝使用預制菜且價格昂貴。
作為西貝創(chuàng)始人和董事長的賈國龍面對質疑火速硬剛:召開發(fā)布會、親自站臺,強調(diào)“羅永浩點的13道菜,沒有一道是預制菜”,并推出“羅永浩菜單”,宣布開放后廚供消費者參觀,更放話一定要起訴羅永浩。
一位是網(wǎng)絡大V,一位是中國餐飲界的名流,又是關于食品的敏感話題,如此激戰(zhàn),瞬間讓輿論炸開了鍋。
帶著一種好奇和探究之心,9月12日中午,《星島》記者來到了位于上海市黃浦區(qū)日月光中心的西貝店就餐,體驗了“羅永浩菜單”的部分菜品,并“參觀”了該店廚房。
當《星島》記者詢問一名服務人員是否有“羅永浩菜單”,其迅速打印出一份紙質菜單供我們參考。
▲西貝上海打浦橋日月光店提供的“羅永浩菜單”。 《星島》見習記者齊鑫 攝
《星島》記者從菜單中隨機選擇了部分菜品體驗,與服務人員承諾一致,25分鐘內(nèi)菜品全部上齊。
記者提出是否可以進入廚房參觀?工作人員答復,需要出示健康證或登記個人信息即可。隨后,《星島》記者通過手機填寫了包括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簽名等個人信息的《外來參觀人員健康聲明》,又在工作人員指引下穿戴了白色工作服、防塵帽、透明餐飲口罩,并按要求洗手,接著在廚師長周紅雨帶領下進入后廚。
彼時,記者看到廚房呈開放式,灶臺干凈,鍋具擺放整齊,有兩名廚師正在制作面食,還有廚師正在炒菜或制作米飯等。
冰柜內(nèi)擺放著多種真空袋裝食材?!缎菎u》記者隨機詢問是否可以查看其中土豆蘿卜的生產(chǎn)保質期,周紅雨拿出一袋進行展示。該袋土豆蘿卜生產(chǎn)日期為9月11日生產(chǎn),賞味期至9月14日。周紅雨表示,這些食材都是有有效期的,用不完就職工餐或處理掉。
▲廚師長展示的食材原料包。《星島》見習記者齊鑫 攝
《星島》記者又詢問廚房內(nèi)一桶羊棒骨湯的制作時間,周紅雨表示,由廚師每天早上熬制,當天無法銷售完畢會以員工餐的形式消化。他告訴記者,每天早上7:00-8:30,廚師全部到崗開始備餐,包括燉牛羊肉類、制作饅頭、魚魚等,10:30門店開始正式營業(yè),晚上9:00閉餐。
正值一名廚師往鍋內(nèi)倒入袋裝的肉片進行炒制。周紅雨告訴《星島》記者,這些是由公司中央廚房統(tǒng)一配送的生肉片,廚師會現(xiàn)場進行熱加工。
▲一名廚師正在炒肉。 《星島》見習記者齊鑫 攝
②堂食點餐,56元“魚魚”不到半斤面
《星島》記者在西貝上海日月光店選擇的5道菜品總價213元,其中一份“胡麻油沙蔥炒雞蛋”價格39元,感覺菜品份量不大;一份56元的“五種番茄酸湯莜面魚魚”鍋子直徑與iPhone12長度接近。
記者從該店店長處獲得的一份出餐標準顯示,這樣一鍋“魚魚”,熬好的酸湯投放量為500克,面240克,浮油20克,小番茄60克。
同行的來自廣東的小鄭告訴《星島》記者,性價比不高是西貝留給她的最大印象。羅永浩也吐槽西貝價格貴。但賈國龍認為,“近年來最大的冤案是西貝貴”,并稱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利潤率不超過5%。
—爭議焦點—
①是不是預制菜?
此次爭議的直接焦點是預制菜。
預制菜的定義是什么?當前預制菜的國家標準又是什么?采用“中央工廠+門店現(xiàn)制”混合模式的西貝所出的菜品,是否屬于預制菜?
“我覺得這個事情,需要分時間段來看”,9月12日,餐寶典研究院院長、餐飲分析師汪洪棟告訴《星島》記者,2024年3月之前,行業(yè)確實存在預制菜概念不清,人們對預制菜認知不同。但2024年3月21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jiān)管 促進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通知》,其被視為目前最權威的預制菜監(jiān)管標準。
根據(jù)《通知》,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僅經(jīng)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jīng)烹制的凈菜類食品,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面包、漢堡等主食類產(chǎn)品,不經(jīng)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都不屬于預制菜。
“如果是按照這個概念來看,西貝的很多菜品不在預制菜的范圍。”汪洪棟表示,因為西貝很多食材是中央廚房提供,對連鎖餐飲企業(yè),這種形式目前來看不能說是最優(yōu),但是比較可行的一個解決方案,目前采用“中央工廠+門店現(xiàn)制”混合模式的情況較為普遍。
而羅永浩持有的是另外一種觀點。他在直播中展示了一張冷凍魚包裝的圖片,并稱就是他們此前吃的西貝菜品原材料。包裝顯示,保質期為18個月,配料當中復配水分保持劑含有7種食品添加劑。
在羅永浩看來,現(xiàn)做的菜和預制菜有明顯區(qū)別?,F(xiàn)做的菜雖然也會做預處理,但其原材料不會是保質期特別長的冷凍半成品。
“呼吁國標盡快出臺,因為沒有國標。說預制菜的定義很復雜,我認為一點也不復雜?!绷_永浩說。
這是9月12日,羅永浩在微博發(fā)言中特意@過賈國龍的圖片,但是細看這篇文章發(fā)表于2023年。
在汪洪棟看來,此番預制菜之爭備受關注,也反映出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在當前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消費者希望享受到品質優(yōu)良、價格實惠商品的需求更為強烈。
②西貝菜品貴不貴?
9月12日,汪洪棟告訴《星島》記者,影響菜品價格的因素包括企業(yè)自身品牌定位,食材、門店租金、人力等成本,以及所在地區(qū)物價水平。他分析,西貝不夠平價可能與其門店大多開在商場,租金成本高,員工數(shù)量多有一定關系,另外西貝一直強調(diào)所用食材好,可能成本也相對較高。
《星島》記者搜索西貝以前的信息發(fā)現(xiàn),“分量少、價格高”的吐槽早有許多,一直是其被詬病的重要原因。
不過也有觀點說,這是痛處也是亮點,因為一說起高端餐飲就能想到西貝;一提到兒童餐,搶占了先機的西貝也最有話語權。
麥肯錫2025年1月發(fā)布的《中國消費者行為洞察》報告也提到,西貝的目標客群主要集中在月收入1.5萬元以上的城市中產(chǎn)階級,這部分人群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足12%。
或許是同在商界感受不易,9月12日-13日,胖東來集團創(chuàng)始人于東來及眾多餐飲知名品牌人在社交平臺紛紛力挺西貝。其中,于東來發(fā)文稱西貝、海底撈等是“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強調(diào)“企業(yè)家付出心血不易,不能讓其灰心”。但該言論引發(fā)爭議,被質疑回避預制菜透明度問題。9月13日凌晨,他刪除相關內(nèi)容并改發(fā)“回到自己的世界吧!享受每一天的美好”,同時將抖音賬號設為私密狀態(tài)。
對此,羅永浩評論說:“網(wǎng)上一邊倒地在譴責西貝,行業(yè)內(nèi)的人一邊倒聲援西貝……這個世界會好嗎?我覺得還是會的,但確實需要推動立法。”
最新消息,國家衛(wèi)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屆時,預制菜“身份”將有統(tǒng)一說法,餐飲門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預制菜,也將首次納入強制信息披露范疇。
針對菜品加工流程和標準、近年來公司營收情況等相關問題,9月12日《星島》記者曾向西貝官網(wǎng)顯示的公關郵箱發(fā)送采訪提綱,但截至發(fā)稿時仍未獲回復。
星島視角:
“賈羅之爭”爭的是預制菜嗎?
賈國龍與羅永浩的“預制菜之爭”表面上是餐飲理念的分歧,實則折射出西貝乃至整個餐飲行業(yè)在戰(zhàn)略轉型、資本市場預期與公眾輿論壓力下的多重困境。
從根本上看,這場爭論的本質并非單純圍繞預制菜的口碑或技術路線,而是西貝在增長乏力與上市壓力下的戰(zhàn)略焦慮的公開化。賈國龍在2023年高調(diào)宣布西貝2026年IPO計劃,打破了其長期“不上市”的立場,但2024年營收不增反降的現(xiàn)實無疑加劇了資本市場的疑慮。
《中國企業(yè)家》雜志在今年1月給賈國龍還做過一次專訪,稿件中稱,2025年是賈國龍創(chuàng)業(yè)的第37個年頭。2024年,他又回來做西貝餐飲CEO,原因是他覺得西貝的危機真的到來了,他該回來了。
羅永浩提出質疑之日,正是賈國龍“回來”近一年之時。此時,任何負面輿論,尤其是涉及產(chǎn)品核心價值,都可能被放大為對品牌信任和未來盈利能力的打擊。
羅永浩的批評看似針對預制菜,實則觸發(fā)了西貝更深層的脆弱性:一是品牌在快速擴張中與消費者期望的脫節(jié),如性價比爭議;二是公關團隊在危機應對中的被動表現(xiàn),包括賈國龍與時代情緒的脫節(jié)。他一生要強,但這一次,他沒能讀懂消費者對尊重與透明的期待,活在“我有多努力”的舊敘事里,而世界已經(jīng)變了。
因此,賈羅之爭也是西貝IPO前夜的一場“壓力測試”,是市場對西貝戰(zhàn)略轉型信心的一次公開評估。若西貝無法在輿論危機中清晰傳遞其品牌價值與增長邏輯,資本市場的質疑或將遠超預制菜本身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