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尚未過半,演藝界便接連傳來噩耗,短短十余天,竟有六位公眾人物相繼辭世!
最高齡者96歲,最年輕者僅37歲,年齡跨度達五十九載。
有人因疾病離世,也有人不惜重金仍未能留住生命。
訃告頻出時,社交平臺滿是“難以置信”的聲音。
人們常以為生死遙遠,金錢可保健康,現(xiàn)實卻是,明天與意外,誰也無法預知哪一個先來。
當無常成為常態(tài),我們又該如何珍惜當下,面對未知的別離?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37歲的青春戛然而止
其中最年輕的離世者,是年僅37歲的青年演員于朦朧。
9月11日凌晨,他在北京某小區(qū)不幸墜樓身亡。
事發(fā)前一晚,他仍與朋友聚餐,凌晨兩點返回住所并反鎖房門,清晨六點被發(fā)現(xiàn)時已不幸離世。
這位憑借《太子妃升職記》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走紅的新疆青年。
自2007年參與選秀出道以來,在娛樂圈奮斗近二十載,今年更登上了春晚舞臺。
然而正值事業(yè)巔峰期的他,卻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告別了人世。
他的離去,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諸多猜測。
墜樓原因眾說紛紜,有傳言稱與其曾被封殺三年有關,但真相已無法得知。
更有網(wǎng)友翻出他自2021年起鮮有新作的記錄,推測其可能遭遇了業(yè)內“潛規(guī)則”。
心理壓力過大,最終選擇離開。
事件發(fā)生后,網(wǎng)上流傳出所謂聚餐名單,但很快就有當事人出面澄清。
多位網(wǎng)絡意見領袖也呼吁公眾停止傳播未經核實的信息,給予逝者家屬更多空間。
據(jù)北京警方通報,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可以確認的是,這個曾在《太子妃升職記》中飾演九王、深受觀眾喜愛的陽光青年,再也不會出現(xiàn)在熒幕上了。
"國民奶奶"的謝幕時刻
如果說于朦朧的離去令人惋惜青春的消逝,那么96歲的陳奇奶奶的離世,則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9月10日,這位被稱作“國民奶奶”的資深演員,在上海安詳辭世。
從19歲開啟演藝生涯,陳奇從藝77年,塑造了無數(shù)令人難忘的母親形象。
《蝸居》中宋思明的母親、《情深深雨濛濛》中的老太太,都是她留給觀眾的珍貴記憶。
許多90后、00后或許不熟悉她的名字,但一定在某部劇中見過她慈祥的面容。
她就像每個人記憶中的祖母,溫暖、慈愛,始終陪伴著觀眾。
陳奇的敬業(yè)精神,在圈內廣受贊譽。
劇組工作人員回憶,她從不使用替身,哪怕是需要淋雨的戲份,也都堅持親自完成。
2023年,她榮獲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特別貢獻獎,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長的獲獎者。
頒獎典禮上,94歲的她精神矍鑠,發(fā)言時聲音堅定有力:
"只要還能為觀眾做點事,我就感到非常幸福。"未曾想,這竟成為她最后一次公開亮相。
天價抗癌藥也難挽生命
在生命面前,金錢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
49歲的越劇演員孟再平的離世,再次印證了這一殘酷現(xiàn)實。
她的故事,讓“120萬抗癌針”成為熱議話題。
確診后,丈夫帶她跑遍國內外多家醫(yī)院,最終選擇了一種最前沿的免疫療法。
120萬一針的高昂費用,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但對這個家庭而言,只要能延續(xù)生命,多少錢都愿意付出。
可惜醫(yī)學并非萬能。
雖然CAR-T療法在血液腫瘤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但對于實體瘤,尤其是胰腺癌這類惡性程度極高的癌癥,效果仍十分有限。
令人動容的是,即便在病情嚴重時,孟再平仍堅持完成了28場演出。
化療三次瘦了20斤,她仍堅守在舞臺上。
作為臺州孟孟越劇團的創(chuàng)辦人,她將一生奉獻給了越劇藝術,用生命詮釋了何為對事業(yè)的熱愛。
從幕后到臺前的奮斗之路
同樣為夢想拼搏一生的,還有9月9日在北京去世的香港知名導演潘文杰。
69歲的他,親歷并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回顧1979年,潘文杰還只是麗的電視臺的一名小助理,每天負責訂餐、泡茶等雜務。
但他并未安于現(xiàn)狀,而是偷偷學習導演技巧。
休息時間,別人閑聊打牌,他卻躲在角落研究分鏡頭腳本。
晚上回家也不停地寫作,并鉆研各類電影理論書籍。
事實證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1年,他在一家茶餐廳偶遇一位投資人。
當時投資人正為找不到合適導演而苦惱,潘文杰鼓起勇氣上前交談。
一番交流后,他憑借對電影的獨到見解與滿腔熱情,成功說服對方投資拍攝《跛豪》。
這部影片不僅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也讓他從一名助理逆襲為知名導演。
為了拍好這部戲,他甚至讓主演呂良偉增重40磅,徹底改變形象。
呂良偉后來回憶道:“潘導是我見過最執(zhí)著的導演,一個鏡頭拍十幾遍是常事。”
此后,《新上海灘》《飛狐外傳》等作品,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他的離世,標志著香港影視黃金時代又少了一位親歷者。
打破棉花技術壟斷的先鋒
9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棉花專家喻樹迅因病在三亞去世,享年73歲。
許多人對喻樹迅并不熟悉,但他對中國棉花產業(yè)的貢獻不可估量。
1953年,喻樹迅出生于湖北麻城,大學畢業(yè)后即投身棉花研究。
彼時,我國棉花產業(yè)面臨諸多挑戰(zhàn)。
其中,國外抗蟲棉的壟斷是當時最棘手的問題。
為打破這一壟斷,喻樹迅帶領團隊展開科研攻關。
無數(shù)個日夜的辛勤努力,最終換來了突破性成果。
他們成功打破了國外抗蟲棉的技術壁壘,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種植。
新品種的推廣,不僅提高了棉花產量,也讓農民收入顯著增長。
他默默耕耘,為中國棉花產業(yè)撐起了一片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時尚界泰斗的最后謝幕
而在地球另一端,另一位傳奇人物也在九月初告別了人世。
9月4日,91歲的時尚界泰斗喬治·阿瑪尼在意大利辭世。
這位出生于二戰(zhàn)時期的設計大師,童年生活并不富裕。
他小時候穿的是哥哥的舊衣,或母親用降落傘布料改制的衣服。
而阿瑪尼的人生軌跡,更是充滿傳奇色彩。
他原就讀于米蘭大學醫(yī)學專業(yè),兩年后退學服兵役。
退伍后,他在百貨公司擔任櫥窗設計師,23歲才偶然踏入時尚界。
但這位“半路出家”的年輕人,最終卻成為改寫時尚史的重要人物。
1975年創(chuàng)立阿瑪尼品牌后,他打破傳統(tǒng)性別界限,讓男裝更柔和,女裝更剛強。
他簡化男裝繁復的裝飾,使西裝更簡潔有力。
同時在女裝中加入墊肩等男性元素,賦予女性更多力量感。
甚至在去世前三天,他仍在審閱設計稿,堅持每一個細節(jié)都做到極致。
他熱愛時尚,并用一生詮釋了對這份事業(yè)的極致追求。
結語
短短半個月,六位在各自領域發(fā)光發(fā)熱的人物相繼離世,讓這個九月格外沉重。生命的無常提醒我們,更要珍惜當下,活出真正的自我。不必等待明天,就從今天開始,認真過好每一天,關愛身邊人,做想做的事。
參考文獻:1.上觀新聞-2025-09-13——《千面奶奶陳奇去世,她94歲時獲獎,說想為觀眾再做些事》2.環(huán)球網(wǎng)-2025-09-05——《時尚圈巨震!喬治·阿瑪尼去世,享年91歲,生命最后階段仍在工作,章子怡胡歌等發(fā)文悼念》3.大象新聞-2025-09-11——《工作室證實于朦朧去世:已排除刑事嫌疑》4.極目新聞-2025-09-01——《越劇演員孟再平病逝,年僅49歲,劇團負責人:她患病后仍堅持登臺演出》5.上觀新聞-2025-09-09——《痛別!著名棉花遺傳育種專家喻樹迅逝世》6.封面新聞-2025-09-10——《中國香港導演潘文杰去世 曾執(zhí)導《跛豪》《新上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