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由于本地化AI功能的延遲以及可能采用的eSIM設計,iPhone 17系列新品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布和銷售前景正蒙上陰影。
據(jù)知名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的最新報道,蘋果的AI套件“Apple Intelligence”將無緣隨iPhone 17在中國市場首發(fā)。盡管蘋果仍在積極推進其在華落地,但目前預計的上線時間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這意味著新機發(fā)售初期將缺少一個關(guān)鍵的核心賣點。
與此同時,預計將在9月10日發(fā)布會上成為亮點的全新輕薄機型“iPhone 17 Air”,可能因其僅支持eSIM卡的設計而在中國市場遭遇準入難題。古爾曼稱,這一硬件規(guī)格可能導致該機型在中國的發(fā)布“受到限制或推遲”,直到蘋果與運營商找到解決方案。
對于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蘋果而言,功能軟件的延遲和關(guān)鍵硬件的不兼容構(gòu)成了雙重打擊。這不僅可能削弱其在與本土品牌激烈競爭中的地位,也為投資者關(guān)注的iPhone 17銷售表現(xiàn)帶來了新的風險變量。
AI功能缺席國行版首發(fā),年底前上線仍存變數(shù)
對于期待在新款iPhone上體驗蘋果原生AI功能的中國消費者而言,等待還將繼續(xù)。
根據(jù)計劃,蘋果原本希望在年中通過iOS 18.6系統(tǒng)更新將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國,但這一進程被一再推遲。
據(jù)了解,目前,蘋果在技術(shù)層面(如iOS 18.5系統(tǒng))已為支持中文AI做好準備,國行iPhone的Apple Intelligence將通過第三方提供服務,整合了阿里巴巴、百度的大模型。
古爾曼透露,目前蘋果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通過iOS 26.1或iOS 26.2更新來推出這些功能,并且已在中國員工中進行內(nèi)部測試,但鑒于各種不確定性,發(fā)布計劃仍可能再次被推遲。
全新Air機型或遇準入難題
除了軟件功能的延遲,硬件層面的挑戰(zhàn)也同樣嚴峻。本次發(fā)布會的一大焦點預計是全新的“iPhone 17 Air”,這是一款擁有6.6英寸大屏的輕薄化設計機型。
然而,一個核心問題是,iPhone 17 Air預計將完全取消實體SIM卡槽,全面轉(zhuǎn)向eSIM。古爾曼在其專欄中明確指出,僅支持eSIM“將使其在中國大陸的銷售變得困難”,不排除“受到限制或推遲”的可能。
在中國市場,eSIM的推廣和普及程度遠不及歐美,主流用戶仍高度依賴實體SIM卡。如果蘋果無法為國行版iPhone 17 Air提供支持實體卡的版本,無疑將極大限制其市場接受度,甚至可能使其錯失最佳銷售窗口。
此外,iPhone 17 Air本身的產(chǎn)品定位也存在爭議。
為了追求極致輕薄,該機型在電池續(xù)航和攝像頭方面做出了妥協(xié)(如采用單后置攝像頭),而其定價預計將夾在功能更全面的標準版iPhone 17和性能更強的iPhone 17 Pro之間。
參考三星電子此前推出的類似定位的機型S25 Edge銷售表現(xiàn)平平,市場目前對iPhone 17 Air的銷量前景也持謹慎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