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當家》我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一些,說實話,我看見張維伊就渾身難受。但這一次,張維伊又發(fā)脾氣,我卻認為,是董璇做法欠佳。
而且董璇這種做法,生活中有些女孩還挺常見的,很容易好心好意卻不被領情,甚至幫倒忙,也是一個警醒。
兩人商量婚禮細節(jié),董璇想打開張維伊父親的手機,看看通訊錄,多邀請一些父親的老朋友。
張維伊反復表示不用,說名單已經(jīng)列好了,董璇卻非要看。
她想用ai提取張維伊父親的聲音,做成祝?;槎Y上放,還想看看當初發(fā)訃告時,朋友圈下邊的評論。
這時張維伊已經(jīng)繃不住了,大口喝水掩飾情緒。但董璇壓根沒意識到,依然在那說。
張維伊就炸了,說:這是我的底線,我不想再一次揭開傷疤。
董璇弄了個沒面子,也沒慣著:行就行,不行拉倒,你沖我發(fā)什么火呀。這事我也不管了,反正也跟我沒關系。
她一說“拉倒”,張維伊更激動了,一邊解釋一邊生氣,最后變成了吵架。
董璇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做法明顯有問題 。
兩個字:越界。
別看張維伊經(jīng)常提他去世的爸媽,但手機里的具體細節(jié),那種聲音,文字,表情,氣息,尤其是訃告下的評論什么的,依然是很私密的事,打開給其他人看,甚至再用ai做成聲音公開去放,確實是一種新的沖擊。
至少這一刻,張維伊還沒做好心理準備。
而且這個手機,張維伊在父親去世后還經(jīng)常給父親發(fā)信息,這就更私密了。未必有什么見不得人的隱私,但這種很私人化的體驗,真的沒必要勉強。
所以我覺得,董璇提一下就算了,沒必要反復說。
更何況,婚禮上男方怎么邀請自己這邊的嘉賓,本來就不需要她操心。
當然了,也不能全怪董璇。
如果這就是揭傷疤,不正是他自己先揭嗎?他想博取同情,就自己主動揭,天天揭日日揭。董璇媽媽過生日,他的禮物居然是寫一封信,信的第一句依然是先提他那去世的媽,他覺得合適嗎?
正是他的行為,才讓董璇過于在意他父親這邊的信息,出發(fā)點也是想讓他開心。有問題好好說,亂發(fā)什么脾氣呢。
張維伊上一次因為付賬的事和董璇吵架,本質(zhì)上和這一次異曲同工。
一個鐵鍋燉撐死了幾百塊錢,男人之間的事,就讓他們男人自己解決唄,都三十多歲的人了,可以下次張維伊來請,也可以他稍后把飯錢轉給哥們。
董璇卻堅持要求服務員把哥們的錢退了,由他們來結。
結果輪到張維伊去付賬,他搗鼓半天,董璇又撇嘴,后來干脆直接把帳結了。張維伊更沒面子,急了,這個帳我還付不起咋地,又堅持讓服務員把錢再退給董璇。
總之呢,兩人的性格,一個做事不成熟,自稱“小晨晨”,一個處處操心當圣母,其實也挺般配的。
寫在最后。
當然,這里并沒有說董璇不好的意思。只是覺得她熱心過度了,該操的心不該操的心,她都操了,自己沒少付出,對方還不一定領情。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女孩還不少,我自己以前也經(jīng)常犯這毛病。
自認為善良,熱心,愿意付出,不計較是否吃虧,但也正因為出發(fā)點是善意,意識不到自己行為越界,甚至幫倒忙,出力不討好。
當你在別人并不需要的情況下,過于主動和熱心,首先是模糊了事情的責任人,這是你的事還是他的事;其次暗含著一種心態(tài),質(zhì)疑對方不行,擔心搞不定。
所以啊,不妨放下助人情結,淡定一點,對方需要了再去幫忙,你覺得呢?
近日話題:張維伊沖董璇發(fā)脾氣,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