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qǐng)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jìn)行分享
说起娱乐圈最爱吃的明星,潘玮柏那绝对是榜上有名。无论是在综艺里喝可乐喝到走火入魔,还是在演唱会上现场喊话粉丝拍下他“短暂消失”的下颚线,每次出镜都离不开“吃”这个主题。甚至在微博上,他还特地拜托大家不要发自己在面馆“偷吃”的照片,生怕公司发现。网友们也乐得调侃他“像老鼠进了米缸”。但明星嘛,身材还是得管理。潘玮柏的体重也是“胖—瘦—胖”反复横跳,被网友玩笑称“来来回回减了得斤”。回头看他早年的采访,他就很坦荡,什么碳水、零食都吃,连自己都说:“你可以说我唱歌一般,但不能说我不会吃!”有些人天生就“吃货”,基因说了算别以为“吃货”只是个性格标签,科学家们早就找到了“爱吃”背后的基因密码。现在已知,像MC4R、SH2B1、FTO这些基因,都和人的食欲有关系。比如,MC4R基因一旦出问题,人会一直觉得饿。2024年,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发现,SH2B1基因的变异不光和肥胖有关,还影响食欲、能量消耗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型糖尿病和脂肪肝。
说到FTO基因,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但BBC有个纪录片《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就做过实验。节目请个怎么吃都不胖的瘦子,强行让他们增肥。结果发现,有些人吃饱了就再也吃不下,而有些人天生就能再吃两口。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这和FTO基因有关。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的人,大脑不会及时发出“吃饱了”的信号,所以总觉得还能吃。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根本不知道啥叫“七分饱”,不是饿得不行就是撑到难受。美国临床营养学的研究也显示,带有“高风险”FTO基因的人更容易爱吃高脂肪食物,对饱腹的感知也弱,吃得更多。
所以,别再怪自己没自制力了,说不定真的是基因安排的。激素、神经递质也“作妖”,吃多不是没毅力除了基因,调控我们食欲的还有激素。最有名的就是“瘦素”,它能让大脑知道脂肪多了该少吃了。但有的人会出现“瘦素抵抗”,就是瘦素的信号送不到大脑,结果人还是想吃,久而久之就成了易胖体质。瘦素抵抗可能和炎症、信号障碍等有关,现在还没完全搞清楚。而且,研究还发现,越想强忍不吃,身体越会“反弹”。比如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肥胖者节食后,体内胃饥饿素还会升%,一天到晚都在饿,注意力完全被下一顿饭绑架,越节食越难受。所以,简单靠毅力控嘴,往往适得其反。总结一下,咱们对美食的执念,真没那么简单。
基因、激素、神经递质只是冰山一角,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环境暗示、肠道菌群等也都在影响。有些人天生不爱吃,有些人天生馋嘴,这都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