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晚上,好多人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于朦胧工作室发的讣告。朋友圈还在转他演白真上神时白衣飘飘的剧照,粉丝群也刷着“四哥我们等你”,可谁能想到,还不到一天,事情就全变味了。
网上突然涌出一堆声音,有人开始骂李成儒,说他“为老不尊”“报应来了”,还有人翻出六年前一档节目里的事,说他吼过于朦胧。紧接着各种谣言也冒出来了,说什么“抑郁轻生”“被潜规则”,传得有鼻子有眼。好好的一场悼念,硬生生变成了网络暴力和吃人血馒头的狂欢。
其实了解于朦胧的人都知道,他根本不是那种会跟人冲突的性格。他太温柔了,温柔到甚至有点让人心疼。2013年快男比赛时,他唱《童话》眼睛亮亮的,评委说他声音软,他就笑着点头说“我会练”。后来拍戏,不管是九王还是白真,合作过的人没一个不说他好。张天爱记得他递来的那杯冰果汁,杨幂也总提起他悄悄帮她带热咖啡。
他也不是没受过委屈。拍某部古装戏的时候威亚断了,腿摔骨折,医生说要休息三个月,可他不到一个月就坐轮椅回剧组了——怕耽误大家进度。那么多动作戏删了,他一句抱怨都没有。
可偏偏就是他走后,有人连这种温柔都要拿来利用。六年前那桩旧事又被翻出来:据说当时于朦胧迟到,李成儒在排练厅吼了一句,他什么也没说,红着眼圈就退出去了。这事当年没多少人讨论,现在倒好,一下子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实锤”。他们根本不管节目组后来解释过,说是场地使用起了误会;也不在意于朦胧自己从来没指责过谁,反倒发文感谢节目组。
你说这算什么事?人走了,安静没了,真相也没人想听了。
更恶心的是那些根本没影儿的谣言。工作室发讣告当晚,就有人开始编什么“抑郁轻生”“行业压迫”,完全忽略他那会儿刚上完春晚,手里还有好几部待播剧。还有人传什么“阴谋论”,说得有模有样,逼得工作室不得不发声明辟谣,微博也封了几个账号。
可拦不住啊。这边删了,那边改个标题继续传。一天换三个热搜词,内容全是瞎猜。你说他们图什么?无非就是流量吃够了,哪管逝者安不安宁。
我有时候真想问,要是于朦胧还在,他会愿意看到这样吗?他大概还是会微微笑,说“没事的,大家冷静一点”。他那种人,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愿别人难堪。
可现在呢?悼念成了骂战,温柔成了武器,怀念成了闹剧。
真希望我们至少能学会一件事:别借着爱的名义,去伤害另一个人;别把怀念,变成一场表演。
他值得被记住的,是那些安静的好,而不是喧闹的脏水。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