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jìn)行分享
韦东奕换了寸头的课堂照片上了热搜。照片里他站在讲台上,头发短得贴头皮,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攥着粉笔,黑板上写满歪歪扭扭的数学公式,底下学生抬着头听,没人注意他的发型。
评论区里的话比黑板上的公式还多。有人说“这儿子看着没活力”,有人说“不想让女儿嫁这样的人”,还有人说“连个发型都不会弄,白读了北大”。这些话像苍蝇似的,围着照片转,没一句提他讲的是微积分还是数论。
去年他在食堂吃饭的照片也是这样。一盘清炒白菜,两个冷馒头,装在透明塑料袋里,他蹲在角落吃,有人拍了照片发网上,评论里说“吃相太急”“生活太寒酸”“连个热饭都吃不起”。没人问他那天是不是刚解完一道难住全班的题,没人问他塑料袋里的馒头是不是给宿管阿姨的孩子带的。
韦东奕的数学成绩是真的能打。高一的时候,他拿着一张数学竞赛卷子进了国家集训队,教练让他𲎈小时题,别的金奖得主才解出两道,他做道,笔都没停过。国际奥数竞赛他去了两次,两次都是满分,全世界没几个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北大的老师说,他的脑子像装了台计算机,再难的题都能拆成零件。
可网友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他的头发够不够长,关心他的衣服够不够新,关心他有没有车有没有房。有人翻出他的工资单,说“北大老师才这点钱,连车都买不起”;有人说“他住的房子是老破小,肯定没本事”;还有人说“他连微信都不用,是不是跟不上时代”。
陈景润当年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也有人这么说他。他穿着补丁裤子,蹲在图书馆门口吃馒头,有人说他“疯疯癫癫”“连个对象都找不到”。可后来他证明了“1+2”,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数学家能破解难题。现在韦东奕也一样,网友盯着他的外貌骂,像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韦东奕的伯父说,他们家从来都不讲究这些。他父母都是山大的教授,住的房子是八十年代的老楼,墙皮都掉了,还在用旧沙发。韦东奕小时候,他爸给他买《华罗庚数学》当玩具,说“你要是喜欢,就一直做下去”。他每月生活费不超块,不是没钱,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买衣服、做发型上。他说“收音机里有数学讲座,比看电视有意思”。
网友说“不想有这样的儿子”,可他们不知道,韦东奕这样的儿子,是多少学数学的家长求都求不来的。他不用家长催着写作业,不用报补习班,自己抱着数学书能坐一天。宿管阿姨的孩子数学不好,他每天晚上去教,教完了再回去做自己的题。同门说他“不是不懂人情世故,是不愿意把精力花在没用的地方”。
要是韦东奕在意这些评论,他早就能把自己包装成“时尚教授”。他可以去烫个卷发,买件名牌外套,开辆好车去上课,可他没这么做。他说“我不想被打扰,做数学题的时候,连声音都不想有”。
评论里还有人说“他这样的人,连常人都不如”。可常人是什么样的?是每天刷两小时抖音,是为了买新衣服攒一个月钱,是为了房价愁得睡不着觉。韦东奕不是常人,他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数学上的人,像陈景润那样,像华罗庚那样,像所有把热爱做到极致的人那样。
网友的话像风,吹过就没了。韦东奕还是会每天去教室,还是会吃馒头,还是会做数学题。他的寸头会慢慢变长,再被剪短,再变长,再剪短,可他的数学题只会越做越多,越做越难。
下次他再换发型,评论区里肯定还有人说“不想有这样的儿子”。可不管他们说什么,韦神还是会站在讲台上,写他的数学公式,讲他的题,底下的学生还是会抬着头,盯着黑板,没人注意他的发型。
韦东奕的寸头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盯着他的头发骂的人,他们把自己的世俗标准套在别人身上,像拿着尺子量月亮,量来量去,量不出什么结果。
要是有人问韦东奕,“网友说不想有你这样的儿子,你怎么看?”他肯定会挠挠头,说“我没听见,我在做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