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的涉毒艺人如今重返舞台,官方的一句“合规”背后,是法治的理性还是道德的困境?
近日,香港歌手苏永康计划在温州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向温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实名投诉,反对涉毒艺人公开商演。但官方回应称,目前主办方报批资料符合规定,“暂未收到不举办的通知”。
01 网友举报,舆论发酵事件起源于一则演唱会宣传公告。温州某演出公司宣布,苏永康将于近期在当地举办专场演唱会,门票已于各大平台开售。消息一出,立即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涉毒艺人凭什么还能公开捞金?”该帖迅速引发热议,许多人呼吁相关部门暂停演出。不少网友直言:“吸毒是违法行为,艺人作为公众人物更应严守底线!”也有人翻出苏永年因吸食摇头丸在台湾被勒令戒毒的旧事,认为这类艺人不应再拥有舞台。02 官方回应:程序合规,未要求停办面对舆论质疑,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对外回应称,目前已收到群众投诉,并进行了核查?!?#20027办方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工作人员表示,苏永康的演出审批目前没有发现问题,因此暂未要求停止举办。同时官方也强调,将持续关注舆情和后续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这一回应既肯定了程序的合规性,也为可能的变动留下了空间。03 涉毒艺人能否复出?法律与道德的拉锯苏永康并非个例。近年来,柯震东、房祖名等涉毒艺人都曾尝试重返娱乐圈,均引发巨大争议。根据国家《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演出举办单位不得为吸毒等违法艺人提供演出渠道。但规定中并未明确“禁演”时限,这给了审批部门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曾发布自律规范,要求会员单位对吸毒行为“零容忍”。但协会规范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更多依靠行业自觉。04 舆论两极分化,网友激烈辩论事件引发网络激烈争论,观点鲜明对立。反对者认为:“吸毒就是底线问题!公众人物要起到榜样作用,不能一边违法一边赚粉丝钱。”支持者则主张:“人家已经接受法律惩罚、改过自新了。社会应该给犯错的人回归的机会?!?#26356多理性声音呼吁:“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他是否真正悔改、后续行为如何。但复出也要低调,不宜高调商演?!?5 业内揭秘:审批背后的“灰色地带”一位演出行业业内人士透露,涉毒艺人演出审批确实存在“灰色地带”?!?#29702论上,审批主要看材料是否齐全。但实际操作中,负面舆情往往会影响审批结果”,该人士表示,“尤其在大众敏感度高的吸毒问题上,各地文化部门都会非常谨慎?!?#36817年来,确有涉毒艺人活动因舆论压力临时被叫停的先例。此次温州方面的回应,既遵守了现行法规,也为后续操作留有余地。06 法治与教化:社会该如何对待犯错者?这起事件背后,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命题:我们该如何对待曾经的犯错者?法律学者指出,从法治角度说,艺人接受完法律制裁后,就应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包括工作权。但公众人物身份特殊,其行为具有示范效应。“社会可以给改过自新者机会,但不一定非要通过回归聚光灯下的方式?!?#19968位社会学教授评论道,“涉毒艺人可以转做幕后,而非继续享受前呼后拥的明星光环?!?#25130至发稿前,演唱会主办方尚未对外回应。各大票务平台上,演出仍在正常售票中。网络舆论持续发酵,#该不该给涉毒艺人回归舞台的机会#话题已登上热搜榜。这场关于法律、道德与教化的争论,远未到结束之时。社会需要底线,但也需要宽容。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