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高龄的他,本可以安享晚年,却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进军年轻人主导的竖屏短剧领域,这背后,是一位老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执着,更是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2023年年末,一部《繁花》让观众们再次见证了游本昌的实力,他饰演的“爷叔”一角,睿智而深沉,圈粉无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沉淀的故事。时间回溯到更早,2021年,游本昌被授予中国国家话剧院“终身荣耀艺术家”称号,2024年更是荣获“终身成就艺术家”的殊荣,同月,又斩获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电视),这些荣誉是对他一生艺术生涯的肯定,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光彩。人们或许认为,功成名就的他应该颐养天年,但就日,凤凰网视频《君品谈》节目中,他的女儿游思涵却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92岁高龄的游本昌,正计划进军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竖屏短剧领域。

这个消息之所以令人惊讶,是因为竖屏短剧几乎是年轻人的天下,它节奏快、内容碎片化,与传统影视剧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那么,是什么驱动着这位老艺术家做出这样的选择呢?答案是“济公传承”。游本昌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济公的精神传承下去。他认为,竖屏短剧是与当下社会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济公,了解济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他并没有打算亲自出演新剧,而是希望由年轻的新人演员来饰演济公。这不仅仅是给年轻人机会,更是对济公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游本昌深知,时代在变,传播方式也在变,只有让年轻人参与进来,才能让济公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于年轻人是否愿意观看济公题材的短剧,游本昌的女儿游思涵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认为,或许新剧无法达到上世年代《济公》电视剧那样的火爆程度,但只要能影响一部分观众就足够了?!?0%也好,30%也好,50%也好,就影响它能影响的一批人就可以了?!?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游本昌与济公的缘分,要追溯年,那一年,52岁的他凭借电视剧《济公》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他所塑造的济公形象,幽默风趣、扶危济困,深入人心,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个头戴破僧帽,身穿破僧衣,手摇破蒲扇,口念“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形象,成为了中国电视荧屏上的经典。
如果说当年的《济公》电视剧是游本昌演艺生涯的巅峰,那么他所塑造的济公形象,则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如今,他希望通过竖屏短剧这种新的形式,让济公精神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这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在他看来,济公所代表的“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本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他曾给年轻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努力,永远要学习,学习才能进步,学习就有希望,就有觉悟,就有明白,就不迷茫,就不糊涂。所以做好自己,感恩、行动、奉献?!?这段话语,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结合他的“济公传承”计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建议的含义。他以身作则,努力学习新的传播方式,积极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将机会留给年轻人,助力文化发展。
游本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对文化的责任,以及对年轻人的关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92岁高龄,依然心怀梦想,依然在为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游本昌的这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佩。让我们共同期待,他所策划的“济公传承”竖屏短剧,能够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