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早防早治,守護認知”。
“這四個字承載了多重含義,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行為模式來預防的,早期發(fā)現是可以治療的。”江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張圣告訴九派新聞。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根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5》,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癡呆(ADRD)患者總數已達到1699萬,占全球病例數的29.8%,相當于每四位全球患者中,就有一位在中國。
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年輕化特征值得關注。有報告顯示,首次確診阿爾茨海默病的受訪人群中,60至79歲之間的患者占比為62.1%,60歲以下發(fā)病的患者占到21.3%,相比國際報道的早發(fā)型阿爾茨海默病占比5-10%更多,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在我國發(fā)病越來越年輕化。
自1906年報道了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例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阿爾茨海默病主要發(fā)生在老年人群體。然而,2023年1月,北京宣武醫(yī)院神經疾病高創(chuàng)中心主任、首都醫(y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賈建平團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位17歲發(fā)生記憶失常、19歲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例,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患者。
論文作者之一、宣武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賈龍飛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病例的情況非常罕見,人們不必過度擔心?!艾F在發(fā)現的一些年輕患者,主要得益于技術的進步,應該說以前也存在一些年輕人患病,只是因為技術的原因沒能得到確認而已。”賈龍飛強調,并不是所有類似的記憶力下降都是阿爾茨海默病。
擅長診治認知障礙的張圣也提到,對于認知功能下降的人群,記憶力是首當其沖的,也是最多見的。此外也有其他特異性表現,包括行為的變化,比如愛干凈的人發(fā)病后變得邋遢,經常撿垃圾回家或收集舊物;以及偏執(zhí)的觀念,臆想他人偷了自己的東西等。
她結合臨床經驗向九派新聞指出,“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越來越多見了。65歲以下發(fā)病的叫做‘早發(fā)型阿爾茨海默病’,這類病人的故事,通常聽起來讓人很痛心”。
張圣提到,自己去年接診過一位43歲的二胎媽媽。這位女性原來是做會計工作的,35歲生下二胎之后,陸續(xù)出現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癥狀。起初,家人以為她只是健忘,沒想到后來她無法正常工作了?!盎镜挠嬎愎δ芤呀浲耆珕适?,只能辭職回家,平日被家人照顧著,到現在已有七八年,已經過渡到大小便失禁的重度狀態(tài)?!?/p>
她表示,這種早發(fā)的病人要考慮到基因突變的問題。檢測發(fā)現,這位二胎媽媽的早老素基因2(注:一種與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密切相關的關鍵基因)結果為陽性,這從基因學上解釋了她為什么這么早發(fā)病。
除遺傳因素外,后天因素也不容忽視。在張圣看來,中青年一代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與工作壓力大有一定關系,“多線程工作對大腦的損耗較多,再加上線粒體功能不足、機體代謝問題、突出機制異常等,都對神經功能有影響”。
那么,在年輕時期,可以采取哪些預防措施,降低患病風險?她提到,首先要相信教育是可以改變認知的,多讀書、多思考,鍛煉思維,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對腦健康是有益的。
此外,“睡眠對于大腦清除廢物、控制認知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腦中的類淋巴系統(tǒng),有著代謝腦中廢物的功能?!叭绻卟蛔?,腦脊液沒有充足的時間把這些廢物從腦子里轉運出去,廢物在大腦中越積越多,大腦會變得不靈光、反應遲鈍,慢慢就癡呆了?!?/p>
同時,她提醒,要注意飲食健康,適當運動有助于改善線粒體代謝功能、增加腦子靈活度。對于焦慮的人群,可到專病門診,咨詢自己是否屬于認知障礙,通過檢測基因分型、做病理標志物的篩查,可以得到明確的結果。
九派新聞記者 胡冰月 李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