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開場就是 2025 年白玉蘭獎頒獎典禮那超盛大的場面。當頒獎嘉賓念出最佳女演員是宋佳時,鏡頭捕捉到她眼中復雜的情緒,有喜悅但也藏著一絲苦澀。這已經是她第二次拿表演藝術最高榮譽了,可臺下還是有人小聲嘀咕:“不就是靠不正當手段上位的么?彼時,我滿心疑惑:為何一位女性功成名就之后,總是難以掙脫被污名化的陰霾?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偏見與荒誕?
回顧宋佳的演藝生涯,偏見從很早就開始了。2006年,她在《好奇害死貓》里飾演洗頭妹梁曉霞,演技精湛非凡。精準拿捏角色的嫵媚嬌柔與內心脆弱,細膩演繹復雜情感,把人物詮釋得精妙入微,令觀者皆贊不絕口。但就因為演了這么個角色,她被貼上 “性感欲女” 的標簽。這就讓我想起社會學里的 “標簽理論”,一旦被貼上標簽,就像被上了枷鎖,人們就會不自覺地覺得她就是這樣的人。
2007 年,宋佳與導演張黎攜手合作,媒體便甚囂塵上,瘋狂炒作她“插足他人婚姻”。卻無人深究,彼時張黎實則早已與伴侶分居,這般不經查證就肆意宣揚,實在有失妥當。媒體就愛傳播這種緋聞,也不關心真相,真是醉了。
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謠言,出了令人欽佩的姿態(tài)。她的態(tài)度堅毅且從容,彰顯出非凡的氣度,著實令人贊嘆。她沒去哭訴辯解,而是像個苦行僧一樣打磨演技。在零下 30 度的冰窟窿里拍戲,為了真實讓搭檔用煙頭燙手,為了角色減重 15 斤,這要是投機取巧的人能干得出來嗎?
影片以大量篇幅,生動展現(xiàn)了宋佳于表演藝術領域的執(zhí)著追求。她在演藝之途的探索與奮進,于鏡頭下一一呈現(xiàn),令人動容。2012 年《懸崖》里,她把女特工的堅韌和脆弱演得那叫一個絕,每個眼神都有戲,評委把最佳女主角獎給她,那是實至名歸。2025 年拍《山花爛漫時》,為了演好張桂梅校長,她在云南山區(qū)體驗生活三個月,不僅學外在舉止,還深入揣摩人物內心。她曾言:“表演并非模仿,而是化身成那個人?!贝说扔X悟,絕非泛泛之輩所能企及,寥寥數(shù)語,盡顯對表演的深刻洞察與獨特理解。
好在時代在進步,2025 年她獲獎后,網絡評論終于從聊緋聞變成關注她的演技了,“看她的戲比傳播謠言更有意義” 的評論還獲得高贊,這說明觀眾審美和媒介素養(yǎng)提升了。一個社會學家在片里說,宋佳二十年的演藝經歷,反映了中國社會對女性職業(yè)成就認可度的變化,從只關注私生活到認可專業(yè)能力,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
觀賞完這部影片,我內心猶如被重錘猛擊,感觸極為深刻。影片中的情節(jié)、人物等皆似有魔力,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間,讓我久久難以釋懷。在社會的諸多領域,女性若想嶄露頭角、收獲成就,相較于男性,往往需付出更多的努力與心血。這一現(xiàn)象,深刻反映出女性在追求成功之路上面臨著更為艱巨的挑戰(zhàn)。她們不僅得證明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還得和各種偏見作斗爭。長期以來,女性在輿論場里就像小透明,只能被動接受各種標簽。但宋佳用二十年時間告訴我們,最好的反擊就是用實力說話,讓質疑都變得可笑。她捧起的兩座獎杯,絕非僅為個人榮耀的象征。于她而言,更是一場擲地有聲的反擊,為所有遭受污名化的職業(yè)女性正名,在時代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影片結束時,銀幕上那句話說得太對了:“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聲音,而是更多的傾聽;不是更多的評判,而是更多的理解。” 我們評價一個人時,真得拋開偏見,多關注人家的專業(yè)成就。下次想傳播八卦時,也得先問問自己,這到底是不是真相。宋佳完成了自我正名,我也反思了自己的偏見,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