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河南省工匠學院揭牌暨中原大工匠培育開班式在河南省鄭州舉行。全國勞模、大國工匠高鳳林應邀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為題,為學員們上“開班第一課”。
“課堂不只是傳承技術的場所,更是孕育新時代工匠的熱土。”接過紅底金字的特聘導師證書,中信重工鑄鍛公司電爐班班長、大國工匠楊金安激動地說。與他一同受聘的,還有孟祥忠、游戈、陶留海、牛雪平、和笑天、郭衛(wèi)東等6名河南本土成長起來的大國工匠。自此,他們將以“導師”身份進駐學院——既可以在課堂上手把手授課帶徒,也可以在線上平臺面向河南職工開講“微課堂”。
據悉,河南省工匠學院是河南“1+1+N”工匠學院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院由河南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依托河南省總工會干部學校共同建設,以“為中原育工匠、為發(fā)展增動能”為辦學理念,圍繞“1+2+4+N”目標任務體系,緊密對接河南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現代交通裝備等優(yōu)勢產業(yè)和戰(zhàn)略性新興領域發(fā)展需求,構建“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產教深度融合、多元協(xié)同支持、工匠精神弘揚”的高技能人才發(fā)展體系。
目前,河南省工匠學院整合多家合作單位的先進設備和實訓資源,建成涵蓋智能制造、精密加工、新能源汽車、無人機裝調、電力檢修等多個前沿方向的現代化實訓中心,配備五軸加工中心、模擬數控系統(tǒng)、智能焊接工作站等先進設備,實現“虛擬仿真+實景操作”一體化教學。
同時,該院構建起“測—學—踐—評”四階梯遞進式培訓體系,入學先“測”技能畫像,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并舉、專業(yè)導師與技能導師協(xié)同助學的教學模式,共享全國勞模、大國工匠優(yōu)質課程資源,系統(tǒng)設計覆蓋“工匠五力”課程體系,結業(yè)“評”等級并頒發(fā)技能等級證書,實現技能提升與人格塑造的全面培養(yǎng)。
此前,河南省總工會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fā)《河南省“1+1+N”工匠學院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按照部署,除此次揭牌的河南省工匠學院外,河南還將建立省級網上工匠學院和N家各級各類工匠學院,為地方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緊缺型、復合型工匠人才。
其中,網上工匠學院依托“職工之家”APP等數字化平臺,開發(fā)模塊化課程、虛擬實訓場景,組織線上練兵、技能競賽,共享優(yōu)質培訓資源,職工可利用班前、班后、周末等碎片時間“隨時學、即時練、即刻賽”,破解長期困擾企業(yè)與職工的“工學矛盾”,做到“學習不脫產、評價不脫節(jié)、晉級不斷線”;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qū))總工會、各產業(yè)(系統(tǒng))工會依托龍頭企業(yè)培訓中心、職業(yè)院校等資源,覆蓋重點產業(yè)、新興產業(yè)和縣域特色經濟領域,建設服務地方經濟和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特色工匠學院,培育緊缺型、復合型工匠人才,開展定制化技能培訓、技術攻關,促進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進而形成省總統(tǒng)籌、分級實施、線上線下互補的“省—市—縣—企業(yè)”四級技能提升網絡,讓全省產業(yè)工人“上班能生產、業(yè)余能提升、晉級有通道”。
根據《實施方案》,河南將設立省級工匠學院補助資金,對認定的省級工匠學院,分別給予30萬元補助。(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葛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