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骑行日
现代人骑行靠自行车
那古人“骑行”配啥座驾?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1400多年前的“骑行装备”
《鞍马游骑图》
?。?#25163机逆时针旋°欣赏)
这个眼神儿熟悉不?
马队里的“戏精”都来了
发型时髦、眼神勾人
古人骑行的座驾戏可太多了
其中最抢镜的要数这俩“演技派”
首先出场的是梳着“中分”发型的枣红色马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是不是感觉这眼神儿在哪见过?
没错,就是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中的同款魔法眼神
保证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
它都像是在看你
再把目光移向右下方
仅配有马镫却“无人驾驶”?
原来空鞍马暗合
壁画中生死轮回的叙事逻辑
意为为亡者升天作准备
同时也彰显墓主人的气派和权势
再看另一个“显眼包”
它“出圈”的秘籍主打一个真实
真实到啥地步?
画面中惊现罕见的马粪
只见马首高昂、前蹄腾空、后脚蹬地
颈部黑灰色鬃毛竖起
眼睛朝上、瞳孔放大
大概是前方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以至于被吓得拉出了一串粪便
凑近了看
连马粪球的个数都能数得出来
可见画师不仅了解动物的习性
而且观察细致
更有几分幽默和大胆
这匹“有味道”的马
狠狠记住了
它改写了中国美术史
填补北齐壁画的空白
《鞍马游骑图》
是北齐娄叡墓壁画的代表作
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被誉为“改写中国美术史”的杰作
整体由三幅画面构成
首幅为鞍马导引图
中间主画面集中描绘骑乘队伍
画家采用传统绘画中的“遮挡法”
通过马匹和人物之间的前后交错关系
巧妙营造出空间纵深感
使得画面紧凑集中
展现出行队伍的恢宏气势
最末幅与首幅形成呼应
整幅画面布局既符合古代贵族出行礼仪规制
又展现了北朝壁画高超的构图技巧与艺术表现力
单线勾勒、色彩晕染
动态结合、透视等技法的相互配合
把人物、马匹刻画得惟妙惟肖
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绘画思想
△动画演绎《鞍马游骑图》来源:山西博物院
鲜活勾勒出墓主人鲜衣怒马的出行仪仗盛景
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
娄叡墓壁画现幅
总计面积多平方米
描绘墓主人生前多样的生活场面
以及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上承两晋、下接隋唐
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
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北齐壁画的空白
谁画的?
可能出自北齐“画圣”杨子华之手
有人猜测
这些壁画很可能出自
北齐某位宫廷画师的大手笔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以擅画鞍马人物而著称
时人谓之“画圣”的杨子华
他在北齐世祖武成帝高湛时
担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娄叡墓壁画中共余匹马
无一重复、动态多样
或许也和他的工作环境有关
杨子华深受宫廷重视
“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
而墓主人娄叡出身于鲜卑望族娄氏家族
姑母是北齐世祖高欢妻娄昭君
因此杨子华很有可能受命
为娄叡的墓室绘制壁画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言
尝画马于壁,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
唐代画家阎立本曾评价
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这些历史文献均记载了
杨子华擅长以写实手法描绘鞍马、人物
△北齐校书图局部(传)杨子华,宋摹本,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传为宋摹本的《北齐校书图》
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卷袖画
也与娄叡墓壁画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鞍马踏尘 凝眸千年
透过气韵生动的惊艳笔触
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骑行风采
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记者丨宋云屹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李兆瑞
审校丨朱冬梅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