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令人唏噓。
消息傳來,韓國現代汽車旗下eVTOL公司Supernal遭遇重挫,該項目研發(fā)已暫停。
回想當年,鄭義宣從父輩手中接任現代汽車掌門人,意氣風發(fā)地表示要進軍空中汽車,隨之成立Supernal,還挖來NASA二號人物擔任CEO。此后幾年里,現代汽車一次次砸錢,已累計投資超14億美元(約合100億元人民幣),Supernal被寄予厚望。
沒想到,背靠汽車巨頭也未能避免生存危機。Supernal隕落故事,再次給國內風頭正勁的低空創(chuàng)業(yè)公司敲響警鐘。
一個百億獨角獸倒下
Supernal稱得上含著金湯匙出生。
時間回到2020年,50歲的鄭義宣從父親鄭夢九手中接過權杖,正式出任韓國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
對于現代汽車,國內較為熟悉。1945年,農民出身的鄭周永成立現代汽車,在其子鄭夢九手中一路擴張,做到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本世紀初,憑借伊蘭特、索納塔等高性價車型,入華僅十年就躋身年銷百萬俱樂部。然而隨著電動化浪潮席卷而來,曾經的韓系車王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和增長壓力——截至2020年,現代汽車集團已連續(xù)第六年未實現年度銷量目標,其中中國市場銷量更是連年腰斬。
子承父業(yè),鄭義宣將目光投向汽車之外。
“飛行汽車和機器人業(yè)務,未來將占集團業(yè)務的半壁江山。”就職演說中,鄭義宣立下軍令狀,稱公司將聚焦空中交通、機器人和自動駕駛領域,將從汽車制造商轉型成一家移動出行服務公司。
這一年,現代汽車將剛成立幾個月的城市空中交通部門拆分獨立,在美國設立電動垂直起降(eVTOL)公司,后將其命名為Supernal。由申宰元博士擔任CEO,他曾在NASA任職十多年航空業(yè)務副局長。
很快,公司宣布與優(yōu)步Uber合作,計劃聯手開發(fā)電動空中出租車。并發(fā)布第一個概念機S-A1,稱在每小時100公里的時速下,可以搭載4名乘客。與此同時,Supernal還在英國啟用了全球首個城市空中交通 (UAM) 起降機場,計劃未來五年在韓國、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主要城市開設約200個垂直起降機場。
eVTOL飛行器
一切都很美好。在鄭義宣的設想中,公司不僅設計和出售eVTOL飛行器,愿景是打造一個完整的多式聯運生態(tài)系統,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通過現代汽車進行連接、協調和預訂。
此后Supernal陸續(xù)招兵買馬,公司人數逐漸擴大到700人左右,員工多是從波音、特斯拉、NASA等高薪挖來。另外,申宰元找來前同事、前NASA飛行研究中心主任David McBride擔任CTO,以求進一步研發(fā)eVTOL飛行器及商業(yè)化拓展。
高光時刻出現在2024年——Supernal發(fā)布了第二個概念機S-A2。官方介紹,這是一款V型尾翼飛行器,配備八個全傾轉旋翼,并采用分布式電力推進架構。設計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00公里,飛行高度為1500英尺,設計航程為95公里。
“我們的飛行器預計原型機將于年底試飛,將達到與現有商用飛機同等的安全標準,預計上市后價格約為300萬美元。”申宰元表示,Supernal將充分利用現代汽車在大規(guī)模生產方面的能力,進行量產,普及到大眾交通不需要一二十年——時間會快得多。
夢想背后是真金白銀的付出,現代對其投入毫不手軟。據韓國媒體報道,自Supernal創(chuàng)立以來,現代汽車已向其投入約14.5億美元。以此計算,公司早已達獨角獸級別。
然而,誰也沒想到,崩塌來得如此之快。
為何隕落?
一切早有征兆。
早在去年底,位于華盛頓的Supernal全球總部突然宣布關閉,實際上這個耗時一年多打造的辦公室剛啟用不久。彼時CEO申宰文稱為了加強團隊之間的協作和溝通,總部將遷至加利福尼亞州。
裁員隨之而來。今年7月,公司裁員約10%。緊接著CEO申宰文、CTO David McBride及首席安全與質量官Tracy Lamb等高管紛紛離職,管理層幾乎“全員覆沒”。
“空中交通行業(yè)持續(xù)面臨外部挑戰(zhàn)——包括監(jiān)管框架、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tài)系統成熟度,但現代汽車集團將這些視為創(chuàng)新行業(yè)自然演變的一部分。”在Supernal的對外聲明中,將公司停擺原因歸咎為行業(yè)發(fā)展仍處于早期。
對于原計劃2028年商業(yè)化目標,Supernal回應稱 “公司將任命新管理層,后續(xù)再做評估并確定時間表”,未就項目重啟給出明確答案。目前由高級業(yè)務發(fā)展總監(jiān)David Rottblatt作為臨時CEO,在過渡期間負責業(yè)務運營。
其實業(yè)內并不意外Supernal的命運。一位Supernal前負責人曾表示,雖然現代汽車資金實力雄厚,但稱不上有充足經驗的飛行器研發(fā)公司,內部缺少相關體系和決策能力,研發(fā)進展緩慢。
挑戰(zhàn)始終存在。Supernal與此前倒下的eVTOL先驅相似:永遠停留在概念階段,永遠無法真正投入使用。
背靠現代汽車,雖不缺資金支持,但成立數年仍未走出概念機階段。尚未被驗證的經濟效益遙遙無期,而眼前僅飛行器認證階段就需要數千小時的飛行時間和經過多次驗證的安全冗余,可謂長路漫漫。
啟示錄:低空賽道融資降溫了
Supernal的困境并非個例。放眼望去,全球范圍內eVTOL的洗牌已經開始。
今年初,德國明星eVTOL公司Lilium申請二次破產。要知道,Lilium曾被視為低空領域界的“特斯拉”。2015年,胸懷“飛天夢”的創(chuàng)始人Daniel Wiegand聯手三位校友創(chuàng)辦。后來乘著低空東風,Lilium開啟火爆融資歷程,估值達33億美元(約230億元人民幣),最終成功上市。
然而,失去了政府支持,又面臨商業(yè)化迷霧和技術路線障礙,一路燒錢的Lilium曾在去年申請破產。此后,公司曾積極尋求收購,卻因投資方承諾的資金未能兌現再次陷入泥潭。
另一家德國eVTOL獨角獸公司Volocopter于去年申請破產,導火索異曲同工——向德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尋求貸款擔保失敗。巔峰時期,沃爾沃汽車、蓮花汽車、英特爾和梅賽德斯-奔馳等爭相向其投資。如今,Volocopter迎來了中國的“白衣騎士”,今年初被萬豐奧威收購重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如此一幕,也給中國低空經濟熱潮留下一些啟示。
經歷2024年轟轟烈烈的“低空經濟元年”后,今年投資人明顯冷靜了許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低空經濟eVTOL整機領域公開披露的融資事件共計15起,其中多數企業(yè)未披露融資額,已披露融資額的事件中僅2起億元級。
最大一筆融資來自小鵬匯天。今年7月,小鵬匯天官宣完成2.5億美元B輪融資,成為今年以來eVTOL領域最大一筆融資。據悉,該筆融資包含了去年8月公司獲得的1.5億美元B1輪融資。
“eVTOL行業(yè)本質是重資產、長周期。今天仍處于從0到1的階段,首要問題是安全,離真正的商業(yè)運營場景還有很遠的距離?!币晃煌顿Y人道出保持觀望的原因,表示行業(yè)優(yōu)勢在于能夠投得早,未來eVTOL每一次取證,都將是一個融資里程碑。
但更多從業(yè)者堅信,這是歷史上中國航空產業(yè)通過新能源換道超車最好的機會?;仡欉^去,中國憑借新能源汽車打贏了汽車產業(yè)翻身戰(zhàn),大家希望這一幕能夠在低空領域重演。
發(fā)令槍已打響。今年7月,來自上海的eVTOL主機廠商時的科技,拿到來自阿聯酋企業(yè)Autocraft的訂單——350架eVTOL,訂單金額10億美元。很快,另一家上海企業(yè)沃蘭特航空又與泰國方面簽下500架、17.5億美元的大額訂單,刷新了時的科技剛剛創(chuàng)下的海外單筆紀錄。
更多可能性正在打開。
但是,我們也需要清醒認識到,這并不是一個可以快速看到收益的行業(yè)。未來幾年,中國eVTOL產業(yè)同樣將會面對重重挑戰(zhàn)。技術、適航、商業(yè)化等關鍵門檻能否順利度過,有賴于政策支持以及資本支撐,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一家公司的倒下,或許充滿了先驅者的壯烈和無奈,也為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的eVTOL要想飛得更遠,那在起飛時就要保持冷靜。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作者:王露,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于我們|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