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她冲过去,是为了救人
他抬手,却是狠狠一巴掌
那一瞬间,全车人都愣住了!
9日傍晚,甘肃兰州
一名女子下车扶一位拎着大包、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
结果刚扶住胳膊,还没说话,老人“啪”地扇在她脸上,眼镜直接被打飞
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炸锅了
好心的人,被打到眼泪当场掉下来
那是一段没有斑马线、车流不断的路
老人非要横穿,摇摇晃晃,随时可能出事
女子让司机停了车,自己提着裙子小跑上前
她站在车流侧替老人挡车,一手扶他往前
下一秒,她就被对方用力甩了一记耳光
老人啥也没说,径直走完马路
女子弯腰捡眼镜的手都在抖
站起身来,她捂着脸,泪水止不住地流
有人说,这一巴掌,不只是打掉了眼镜,更是打断了陌生人之间的那份信任
评论区很快被网友刷屏
有的说,“冷漠,可以避%的麻烦”
有的说,“善良要带点锋芒,否则迟早受伤”
更多人盯着两个问题:
第一,老人为什么打人?
第二,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只靠“道歉”收场?
警方找到了老人,并且说他已经向女子道歉
但原因?没公布
这才让大家心里添堵!
有人觉得,这是“为老不尊”的典型案例
违规横穿马路,本来就危险,在人家救你时还动手
这种情况下,道歉够吗
有声音主张,应该对他的行为进行处罚,比如拘留或限制待遇,让他明白不能仗着年龄为所欲为
另一部分人则提醒,这种冲突也可能是误会
也许老人意识混乱,也许是受到惊吓,本能反应就是推开甚至打人
如果真是这样,一味骂人,可能也是片面的
问题是——没有真相,一切推测都空转
而现实里,好心帮人的人,下一次可能会犹豫三秒
那三秒,也许会决定另一条生命
你帮还是不帮?
我注意到,不少司机评论:
“以后再遇到就在远处喊,不下车”
“不是不想帮,是怕惹麻烦”
这种心态危险,但也真实存在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旦卷入不必要的冲突,没有法律和舆论保护,好心就成了风险
反观这位女子,她本能地选择救人,但遭到的不是感激,而是羞辱
如果这份伤害没有明确处理结果,那才是最寒心的地方
而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三个字确实带有特殊标签
有人习惯用“他们年纪大了,要理解”来解释一切不合理行为
问题是,你可以理解,但谁来承担被侵害带来的代价呢?
按规矩办事才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保护
不管是司机、行人还是老人,都得遵守规则,不然这类事件还会发生
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
视频火了之后,围绕事件的讨论很快两极化:
一边要求严惩老人,堵住不尊老的风气;
一边担心这样会否让更多人对老人敬而远之,把他们孤立起来
这背后,是公众情绪和制度之间的巨大缝隙
大家想看到的是明确、公平的处理结果,而不是模糊的道歉一句
我更担心的是,那些像这个女子一样伸手去扶别人的普通人
他们可能会因为这一巴掌而改变未来无数次举动
从一个冲上前帮人的人,变成袖手旁观的人
你愿意看到这样的社会吗?
这件事,其实摆在每个人面前都是选择题:
以后遇到危险中的陌生人,你还会像她一样冲上去吗
还是会坐在车里,告诉自己“不要多管闲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